「外食族」當道,但若願意多花點時間準備,其實可做個健康的「便當族」。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以「劃分餐盤」的概念,建議便當族可將食物依四大方向歸類做準備,教你如何吃得健康。
身兼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研究所助理教授的吳映蓉提到,自備便當除了可以加深對食物的認識,也能為自己的健康把關。若時間允許與公司有加熱設備,不妨考慮自備便當的方式,既省錢、環保,對健康又有保障。
吳映蓉建議,在準備便當的時候,可以假想便當是一個圓型的餐盤,將其劃分成四個各四分之一的圓。左上角裝滿深綠色的蔬菜如:菠菜、花椰菜、空心菜、青椒、芥藍等。右上角則以全穀類為主,如:糙米飯、粗薏仁、全蕎麥麵、全大麥麵、黑麥片、全小米等。這兩項最好可略大於四分之一的份量。
而左下角四分之一圓可依個人喜好搭配各式水果,而右下角可選擇奶、蛋、豆、魚、肉類製品。在肉類的選擇上,忌肉塊、肉排等混合成漿的肉類。因無法確切得知裡面肉的來源為何,對健康可能會造成危害。而右下角份量,最好略小於四分之一。
吳映蓉提醒,在烹煮方式上,也盡量減少炸、煎、烤等方式。若要追求美味可依個人口味搭配少許調味料,選擇上以植物性、天然成分為主。
吳映蓉表示,自備便當一方面可以減低外食的風險,另一方面,可挑選自己喜愛的食物,與配合自己的飲食習慣。其中有幾項簡單的原則可以把握,適量、減油、少烹煮,再搭配「劃分餐盤」的概念,食物依四大方向歸類做準備。即使多花點時間,但能為健康做投資何樂而不為。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黃子倫 http://61.222.185.194/index.php?FID=12&CID=159175,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