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8歲妙齡少婦與先生前往印度蜜月旅行,因為腹部劇痛,緊急送往當地醫院,當地醫師判斷為急性盲腸炎,立即展開手術,但手術過後,還是持續發燒、腹部劇痛,經國際SOS安排轉診其它醫院,才發現其實是腎臟結石導致腎臟發炎,少婦白挨了一刀。
根據國際SOS統計顯示,2011年共接獲12萬5000通海外醫療協助電話,其中高達45%為出遊發生「看診障礙」,排行前三名的看診障礙問題分別為「不知如何溝通陳述病況」、「不放心醫療環境衛生」、「不知該找哪家醫院或專科」,而國人最害怕在中國、越南、印尼生病看醫生。
國際SOS協調醫師陳琬琳分享道,不同國家有各自不同的醫療特色與特殊看診文化,若非本地人多半很難清楚實際狀況,例如在越南就醫,因公共行政相對不透明,不論是本國人或外國人,常盛行入院賄賂醫務人員。而所有誤診病例中,約有8成出現在中國大陸。
國際SOS總經理陳楷植表示,到大陸有些一級、二級城市醫院看診、開刀,需要送紅包。有些患者反應,如沒有送紅包,就會遭受不公平對待,像醫師看診就亂看,或傷口縫得很難看。另外,去中國大陸就醫也需要預繳住院保證金,保證金金額要可以支付所有醫療費用。有一位上海台商晶圓廠員工因猛爆性肝炎休克、昏迷就醫,一去醫院,當場就必須繳交30萬人民幣保證金,家人只好先向公司同事借錢應急。
陳楷植提供出遊聰明五大絕招,以降低海外看診的風險:第一,「小題大作」:掛號時,對於身體症狀、每個細節都要慎重以待,選擇當地具規模或口碑良好的醫療機構就診;第二,「七嘴八舌」:門診時要尋求能與當地外籍醫師溝通的專業醫療人員,透過精準且良好的轉述、翻譯,降低語言障礙產生的醫療風險;第三,「騎驢找馬」:住院時,對於當地醫師的診斷,及其建議的檢查、手術、用藥有疑慮時,可多尋求國內醫療團隊做雙重諮詢;第四,「金金計較」:出院前,先了解當地是否有特別的醫療優惠保障、規定,並結合自身保險內容,以減輕海外醫療負擔;第五「占盡便宜」:轉送回台時,除了上述狀況,若嚴重到需要轉送回國,可多善用既有醫療專家資源。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蘇湘雲 http://61.222.185.194/?FID=12&CID=159269,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