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遇到挫折或達不到要求就不爽、暴怒,小心已罹患被稱作「破壞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精神科醫師提醒,破壞性情緒失調常有家族性體質,但父母教育也很重要,如讓孩子太容易得到滿足,或從小就接觸刺激性電視、電玩等,長大遇到挫折就容易情緒控制不佳,父母應適時拒絕小孩要求,避免養出「暴衝少年」。
預定明年出版的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最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已重新認定此種「嚴重情緒失調」或稱「破壞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罹患此種疾病的青少年患者一旦覺得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就會產生言語或行動上的破壞行為。
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7至14歲是這類患者容易出現衝動行為的年齡,也是重要的教育黃金期,如果沒有及早在這段時間做控制,並加以矯正,讓他們養成衝動行為的習慣,未來治療要花很長的時間。
葉啟斌提醒,破壞性情緒失調患者雖多有家族性的體質,但如家庭教育讓孩子太容易得到滿足,或是孩子長時間接觸刺激性暴力的電視、電玩等,都可能讓孩子容易有破壞性情緒失調,父母應給予適當教育,千萬不可予取予求。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也表示,如果小孩的要求總是被滿足,長大後就容易因為旁人拒絕而情緒控制不佳,父母應適時拒絕小孩要求,「像小孩吵著要求買東西給他,父母就應主動詢問小孩是否有其規劃,而非小孩一開口就急著買給他。」
沉迷電玩也容易讓小孩長大變成「暴衝少年」。蘇柏文指出,小孩整天打電玩表示生活沒有重心,父母應適時幫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培養興趣,找到寄託與成就感。
蘇柏文表示,此類患者通常不會察顏觀色,常常別人已生氣但沒有察覺,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發展,這時父母可以花時間嘗試讓小孩了解應尊重對方情緒反應與意見;如情況沒有改善,也應盡早至青少年精神門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