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大眾運輸工具上,都可以看到不分男女老幼拿著手機打電玩,有的是可愛角色闖關,有的是模擬殺敵戰爭,人人都是一方之霸,甚至可以為台灣爭光。但暴力電玩對於身心是否有負面影響,各界還有爭議。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打暴力電玩和一般電玩到底有什麼分別呢?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周元華本月在國際期刊發表最新研究,不論暴力或非暴力電玩,大學 生玩了30分鐘之後,掌管解決問題、複雜思考、情緒控制的腦區血液量都下降。在男性身上,更發現暴力電玩裡殺人越多,掌管攻擊行為的腦區下降越多。
這項研究找來平均20歲出頭的18名男生、12名女生,讓他們先玩30分鐘不強調戰略、以砍殺為主的暴力電玩,再玩30分鐘以收集寶物闖關為主的非暴力電玩,並以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 (SPECT )記錄玩兩種電玩前後的腦血流分佈。
結果顯示,兩種電玩都會導致掌管解決問題、複雜思考、情緒控制的大腦前額葉血流量下降,研究也發現,男生在暴力電玩殺人越多、掌管攻擊行為的前扣帶迴血流下降越多。
建議半小時寫作業 半小時打電玩
周元華表示,打電動不分暴力與否,均造成前額葉血流量下降,可能與兒童語言能力下降、思考簡單化有關,一般人打電玩絕對不只30分鐘,影響可能更大,令人憂心。他建議,用間隔方式協助孩子管理時間,例如半小時寫作業、半小時打電玩,不讓時間累積太長。
針對暴力電玩部分,周元華解釋,據估計約3%到7%的兒童及青少年有攻擊行為,其成因複雜,所以「玩暴力電玩的人很多,也不是人人都有攻擊行為」,但透過研究,可以更了解與暴力相關大腦構造,進而及早預防。
周元華提醒,其實包括與成長過程中的忽略,心理不正常的對待、父母管教、媒體訊息、鉛的暴露、其他潛在精神疾病,都是可能原因。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自由時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自由時報/記者 邱宜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4/today-health3.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