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比愛滋更可怕,臨床顯示,定期追蹤和用藥控制,愛滋死亡率低於癌症,一名感染者母親說,不怕愛滋,只怕孩子不吃藥。
愛滋感染者「馬修」和母親「戴媽媽」去年應台灣愛之希望協會邀約,拍攝紀錄片「愛的希望 愛的福阿(台語諧音符)」,宣導感染者定期服藥治療、與病毒和平相處。1年來,大多數人當面支持,或在臉書留言鼓勵,卻也有少數人另眼看待。
戴媽媽說,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站起來,今天和馬修選擇再一次面對媒體。她更強調。不怕兒子得愛滋病,也不怕兒子是男同志身分,「只怕他不好好看病、沒有按時吃藥」。
治療馬修的成大醫院感染科主任柯文謙表示,醫療團隊治療愛滋感染者的20多年經驗中,患者按時服藥、長期追蹤,可維持正常生活,尚未有人出現急性惡化致死的現象,患者的死亡率比癌症還低。
柯文謙強調,愛滋病毒和B型肝炎病毒,都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愛滋感染者服用抗病毒藥物,抽血檢驗測不出病毒,病情控制良好,就像慢性病一樣,民眾沒有必要因為害怕而歧視感染者。
台灣愛之希望協會秘書長柯乃熒指出,協會發現,7成被醫師評定需要服藥的感染者中,近1成患者因害怕副作用、怕影響就學就業等因素,不願意吃藥。
柯乃熒說,害怕吃藥時被撞見,怕家人得知後會傷心,或者自己有家歸不得,這些因素造成大多數感染者不願向家人坦白,希望馬修和戴媽媽的出面,能促使更多親友擁抱感染者,給予支持關懷。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央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央社/記者 陳清芳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211260337-1.aspx,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