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不會傳染,但大範圍皮膚色斑易引人側目,據國外研究,乾癬病患因此較容易罹患憂鬱症,自殺機率也高出許多,皮膚科醫師提醒病患家屬多加關心,其實現在已有方便的複合藥劑,按時塗藥,多數病人可獲得良好控制。
高雄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指出,乾癬雖然名為「癬」,卻不是黴菌感染,而是某種慢性發炎反應,臨床上可見皮膚病灶呈現紅色斑塊,合併銀色麟屑脫落,「這是皮膚免疫疾病,絕對不是洗澡沒洗乾淨,也不是傳染病!」
醫界普遍認為,乾癬致病原因可能來自於基因,若父母都有乾癬,子女得病機率為50%,且要後天環境誘發,例如外傷、感染、藥物、情緒壓力、日曬、抽菸、肥胖、喝酒等;另外,部分發炎性腸道疾病,也可能促使乾癬產生。
「近幾年討論乾癬的國際會議上,病患心理狀態成為重要議題!」劉懿珊表示,尤其是發作於指甲、頭臉部的乾癬病患,面對人群常有自卑感,嚴重影響正常工作或社交,情緒壓力又造成乾癬症狀更嚴重,呈現惡性循環。
她說,美國的皮膚科相關期刊曾於2010年發表統計,乾癬病人的憂鬱機率上升39%、焦慮上升37%,自殺機率也增加14%左右,「親友必須多關心乾癬病人的心理狀態,主要是勸他們穩定接受治療,病情控制了,心情自然就好!」
乾癬治療大多針對抑制發炎反應,劉懿珊表示,傳統用藥類固醇早晚都得擦,現在則開發出維生素D加類固醇的複合式局部用藥,每天擦一次即可,2周就能見效,輕中度病患好好擦藥,約90%能改善,外觀幾乎與正常人無異。
即使是重度乾癬病患,也能選擇照光治療、口服藥物或生物製劑。劉懿珊指出,以往生物製劑多數要自費施打,一年藥價高達40幾萬元,今年初健保局調降給付門檻,申請用藥比以前容易,造福更多重度乾癬病患。
「治療乾癬,要注意全面抑制發炎!」劉懿珊說,乾癬無法根治,症狀舒緩後應避免再發作,病患盡量別搔抓皮膚,也要避免熬夜、吃辛辣、油炸、高糖高脂食物;建議多吃新鮮蔬果,並且改用亞麻油、橄欖油等富含ω-3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