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針對國內3000名大學生進行「下背痛及僵直性脊椎炎認知調查」,發現5成大學生有下背痛的經驗,其中8%表示下背痛已持續3個月;而有3成大學生從未聽過僵直性脊椎炎,雖然9成認為僵直性脊椎炎應該就醫,但僅1成知道可至風濕免疫科就診,大學生認知明顯不足。
台北榮總內科部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30歲男性,每100位下背痛者有5位是僵直性脊椎炎,但許多人以為是單純長期姿勢不良、運動傷害,僵直性脊椎炎會侵犯脊椎關節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使其鈣化僵硬,讓脊椎失去柔軟度,若延誤就診,恐導致失能。
罹病30年的林關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國小四年級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30歲時被診斷出亦罹有僵直性脊椎炎,但早期因為醫學資訊不足未能即時就醫,目前林關生的頸椎及脊椎皆已嚴重沾黏、硬化,脖子無法轉動,全身癱瘓只剩右手能正常活動,以捏麵人維生。
周昌德提醒,只要下背痛持續3個月以上,運動後症狀會改善,就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作祟,應盡速至風濕免疫科尋求進一步的診斷,並且避免長時間低頭、彎腰駝背,以免增加頸椎脊椎的負擔,加速、提早關節脊椎骨變形。
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呼籲,患者若不想失能,除了找對醫生積極治療,也要多做運動,風濕病醫學會亦邀請台大物理治療學系教授曹昭懿與釋門少林 功夫團長林勝傑,以八段錦的動作做發想,延伸出5招以球作為輔具的伸展與關節復健運動,即使完全不能動的患者,也可透過呼吸調理來達到身體運動,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增加脊椎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