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愛滋病學會說,逾8成服藥治療的HIV感染者,體內測不到病毒,社會零歧視,則治療配合度會高3-4倍,愛滋病非絕症。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林錫勳說,由於社會大眾對愛滋病不了解,多數人仍認為「愛滋病是絕症、擔心受到傳染」,這是錯誤觀念,歧視會影響感染者心理及治療意願。
林錫勳指出,隨著醫藥技術進步,自雞尾酒療法問世以來,感染者治療成效已有顯著提昇。現今,愛滋病是可透過藥物控制的慢性病,各種新型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也陸續問世,在降低副作用、服藥頻率等都有很大進步。
林錫勳表示,據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民國101年底國內存活的HIV感染者共有2萬438人,服藥者有1萬2345人,其中8成1感染者目前體內已測不到病毒量,顯見目前的治療已可讓愛滋病情受到良好控制。
林錫勳指出,雖然藥物有良好發展,但社會環境仍存在歧視,影響感染者治療意願,引述美國研究指出,歧視感受越低的感染者,治療配合度比歧視感受高的感染者高3-4倍,因此友善的社會環境,有助提高感染者治療信心。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台灣愛滋病學會訴求打造「零歧視」環境,呼籲大眾發起「I C.A.R.E精神」,接納感染者,並遵循「C.A.R.E.行動」,共同打造HIV友善社會。
台灣愛滋病學會解釋,C是Compliance(服藥順從)、A是Acceptance(接納感染者)、R是Respect(尊重人權)、E是Employment(保障工作權)。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央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央社/記者 龍瑞雲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311210062-1.aspx,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