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公布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抽驗,紅麴米與紅穀米的橘黴素超標及花生米的黃麴毒素超標,其中從中國大陸進口紅麴米超標逾10倍。
食藥署今天公布民國102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在下半年共抽驗204件,檢驗食品的黃麴毒素、黃麴毒素M1、赭麴毒素A、橘黴素、棒麴毒素等,結果有4件不符規定。
食藥署表示,這4件分別是台北市東泉有限公司的「紅穀米」、屏東縣新延香農產加工合作社的「紅麴米」、高雄市典成蔘藥行的「紅麴米」、及雲林縣協信食油行的「花生粉」。
食藥署指出,「紅穀米」及「紅麴米」被驗出橘黴素(Citrinin)超標,「花生粉」則是黃麴毒素(Aflatoxins)超標。
值得注意的是,高雄市典成蔘藥行的「紅麴米」來自中國大陸,其紅麴米的橘黴素高達63.4ppm,而規定的限量標準是5ppm以下,明顯超標逾10倍。
食藥署北區區管中心技正王慈穗說,典成蔘藥行的不合格紅麴米是在民國98年8月27日進口,目前已無任何存貨。其他不合格產品也陸續下架、回收並銷毀。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紅麴產品的興起是因降血脂功效,不過穀物產品的儲放在台灣悶熱與潮濕環境容易發霉,產生真菌,建議全穀產品應選購新鮮產品,同時應盡快食用完畢。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央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央社/記者 龍瑞雲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1070151-1.aspx,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