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不是有量就好,不講求正確方式恐引危機。醫師指出,曾收治多起30、40歲病例,久久量1次血壓,或看血壓在正常值邊緣就不以為意,沒有持續用藥控制,沒想到併發主動脈剝離。
台灣高血壓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陳震寰強調這種案例並不少見,因為不固定量血壓而不知自己高血壓,或是明知血壓高,但不持續用藥控制,結果都以主動脈剝離或中風收場。
另一名60歲阿伯,習慣在運動後使用健身房提供的血壓計,量測的血壓數值始終穩定,平時有用藥控制高血壓的他,自認病況良好,沒想到一次就醫檢查,發現收縮壓/舒張壓達160/90毫米汞柱(正常值為140/90毫米汞柱以下);醫師詢問才發現,阿伯量血壓的時間點都在運動後、血壓降低時,因此長期低估自己的血壓。
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公布8大常見錯誤量血壓習慣,包括量血壓前未充分休息、測量前先喝酒或咖啡等刺激物、邊講話邊量血壓、測量時姿勢不正確,穿厚衣服測量、兩次測量間未間隔1分鐘以上,以及測量後未確實記錄數值。
陳文鍾指出,血壓量測結果高於實際值,如一般人看到穿白色制服醫護人員就會產生「白袍高血壓」現象,常造成病患平白接受不必要的藥物治療,徒增藥物副作用;低於實際值則延誤治療,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陳震寰建議,最適合量血壓的時間在早晨起床1小時內與晚上入睡前,每次都需量兩次取平均,兩次間隔1分鐘以上;若有運動,應在事後1至2小時再量。
量測時,雙腳張開,背部靠椅背,呈放輕鬆姿勢,血壓值若在正常範圍邊界,就須特別注意並記錄每天血壓值,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國時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記者 林宜慧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40522000806.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