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無肉不歡,肉食占國人蛋白質攝取量一大半,營養師看到孩子吃出高血脂,建議把大部分肉食換成黃豆、黑豆、毛豆,管理血脂事半功倍。
三代同堂的台南陳家全家大人都血脂高,營養科系的陳媽媽特地準備麥片、牛奶、優酪乳當健康早餐,沒想到她上班後,挑食的小學五年級兒子在外只吃肉,不吃蔬菜,結果兒子不但過重,體檢更發現三酸甘油脂紅字,膽固醇超標。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分析,外食本來就容易有高熱量、少菜果的缺點,陳奶奶寵孫子又認為「不吃肉不長肉」,常常烹煮紅燒肉、五花肉、焢肉飯、紅燒魚等高熱量肉食,造成11歲的小朋友提早出現膽固醇異常的家族毛病。
「國人的蛋白質攝取過量,而且肉食吃太多。」吳映蓉點出問題所在,她說,為了管理血脂,新觀念是每天吃25克的植物蛋白質,大致來說,飲食中的蛋白質最好半數來自植物,例如黃豆、黑豆及毛豆。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1999年認可每日大豆蛋白質攝取對健康的益處,衛生福利部2011年的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明確推薦「豆、魚、肉、蛋」飲食蛋白質攝取優先順序。然而,台灣營養基金會日前調查,多數民眾的蛋白質攝取來源仍以肉類為主。
外食族該怎麼辦?吳映蓉舉例,將火腿蛋三明治或漢堡配奶茶的組成餐,改成鮮蔬三明治配低糖、無糖的豆漿或堅果豆奶,午餐便當肉吃一半,豆干配菜加量,晚餐不妨以傳統板豆腐料理、豆干肉絲、豆角炒肉末當主菜。
吳映蓉提醒,皇帝豆、白鳳豆、綠豆、紅豆等,名稱有個豆,但大部分營養成分是澱粉,不完全是植物蛋白;麵筋、百頁豆腐、雞蛋豆腐與素雞、素肚等素料,因為加工程度較高,不如吃傳統的板豆腐,還能吃到鈣質。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央社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央社/記者 陳清芳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6110188-1.aspx,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