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性,BMI35,血糖109,三酸甘油脂205,膽固醇242,低密度膽固醇170,胰島素42,胰島素耐性11.3,SGOT78,SGPT109,腹部超音波顯示重度脂肪肝。45歲男性,BMI45,生化檢查正常,腹部超音波顯示輕度脂肪肝。兩位患者均無飲酒習慣,無B、C肝炎帶原,也沒有藥物濫用,但都罹患了非酒精性肝病(NAFLD)。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脂肪肝就是肝臟比較「油」,大量的脂質蓄積於肝細胞。在正常情況下,脂肪佔整肝臟重量的5%左右,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5%時(或>30%的肝細胞堆積脂肪),即稱為脂肪肝。超過10%~25%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0%~50%為重度脂肪肝。
王志堂指出,非酒精性肝病是指喝酒不多但是肝臟發生類似或很像酒精引起的肝傷害一樣的病變。近年來由於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逐漸增加,加上治療病毒性肝炎的顯著成果,使得非酒精性肝病也變成慢性肝病的主因,它可區分為單純性脂肪肝(Fatty liver)與進行性的脂性肝炎(NASH)。
脂肪肝發生率在一般人40-50%,肥胖者約80%,瘦者5-20%。非酒精性肝病的發生率在一般人約30%,小孩及未成年者9%,青年族群一般人口16%,超重者51%,肥胖者60%。
非酒精性肝病的病程?
王志堂提到,大約有10%的脂肪肝可能進展為脂性肝炎,其中的1/3可能惡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研究指出約1-2%的肝癌與脂性肝炎有關。
脂肪肝成為西方國家肝病的主因
過去幾十年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躍升為西方國家肝病的首要原因,而其他肝病的發生率則呈現穩定甚至下滑的趨勢,且已經有證據顯示,在許多地區也是肝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為肝病殺手。
關於非酒精性肝病及脂性肝炎的真正病因仍未清楚,可能與肥胖、代謝症候群及胰島素耐性、基因有密切關係。誘發的高危險因素有:肥胖、第二型糖尿病、血脂異常、代謝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甲狀腺功能低下、阻塞性呼吸中止、腦下垂體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者。但並非所有非酒精性肝病及脂性肝炎都是由這些因素所引起;也不是有這些問題的人就會發生非酒精性肝病及脂性肝炎。
關於非酒精性肝病及脂性肝炎診斷方面,王志堂說,大部分病患沒有症狀,腹部超音波顯示脂肪肝,少部分可能呈現末期肝硬化併發症或肝癌。非酒精性肝病肝發炎指數會升高,但也有50%的患者顯示正常。非侵入性的診斷方法不斷在臨床驗證中,但尚無法區分非酒精性肝病及脂性肝炎,肝組織學檢查是唯一可以確認診斷的工具,但也有其盲點及民眾接受度不高。
週週345,消滅肝病殺手!
王志堂指出,目前仍未有效的治療藥物,唯一肯定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運動、飲食控制、減重及治療相關的代謝異常。每週運動至少3次,每次消耗400卡以上,減重每週0.5公斤,減重目標5-10%,並搭配均衡營養素攝取,五穀雜糧、蛋白質、奶類、脂肪都不可少,只是不要過量,約減少25%卡路里,增加蔬果量,三餐都吃,避免速食和飲料,也就是減少反式脂肪及玉米果糖的攝取。
最後,王志堂提醒,若超音波診斷是脂肪肝,而肝功能正常,沒有B型或C型肝炎,沒有酗酒或亂吃藥,只要定期追蹤即可。超音波診斷是脂肪肝,且肝功能不正常,但沒有B型或C型肝炎,就必須設法找出可能致病因子給予治療並定期追蹤。脂肪肝是可逆性,尤其是輕度脂肪肝,如果持續飲食調節,配合適當的運動,脂肪肝會改善、肝功可以恢復正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是西方國家肝病的首要原因,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關致病因,阻止脂肪肝繼續惡化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