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7日是立冬,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氣候將偏向乾冷,加上近年來跑步、騎腳踏車運動盛行,不少民眾只知道「立冬,『補就對了!』」卻未考量本身體質,沒想到卻「補過頭」適得其反。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江昱寬昨日表示,每年氣候不一樣,每人的體質也不同,應做適性補充,今年冬天比較乾冷,過冬重點在於增加免疫力,只要氣充足了,防禦力好了,就比較不怕寒冷與外來病毒侵襲。
患者之一的張小姐表示,她平日手腳冰冷,以為自己是體質虛寒,秋冬應該多吃麻油等菜餚補身,可以讓身體「熱一點」,不料,冰冷情況沒改善,反而造成口乾舌燥及睡不著。她不解為何「愈補愈大洞」?趕緊求醫。
江昱寬表示,以張小姐情況來看,手腳冰冷不全然是因為體質虛寒,而是偏燥,所以一吃燥性食物反應會加重,應少吃,而應該多吃「滋潤」食物減緩,像銀耳蓮子湯、花生與黑白木耳,還有深色蔬菜與桑椹等食物。另外,適量黃耆可以補虛,煮時加上桂枝、肉桂,有香氣又能活血。
江醫師也建議,最佳的度冬食材與中藥包括:薑、木耳、山藥、百合、黨蔘與紫蘇葉及防風。
他表示,秋冬最怕感冒受涼,保暖防寒是重點,食材應以提升免疫力為主,身體有抵抗力,自然少生病。
薑具有擴張微血管效果,不過吃太多,「氣」會「散掉」,應適量;木耳有豐富膠質,能潤肺,有益關節活動;山藥健脾胃,可啟動氣的運轉,提升腸胃道整體抵抗力;百合具安定神經,黨蔘與防風則是補氣增加抵抗力;紫蘇葉能增加表面抵抗力與身體外表「氣的運行」,泡茶代茶飲可提升免疫系統。
此外,江醫師也提醒,劇烈運動會讓微血管擴張,出汗多了,應避免突然受風受寒,否則身體更不舒服;如有頭痛、肩頸不適、感冒症狀,不妨搭配簡單穴道按摩風池、合谷與迎香3個穴位,增加氣血循環與免疫力。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自由時報/記者 李忠憲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7651,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