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玉】
良好體態的基礎從母親懷孕前就開始,之後的生產過程、學習爬行、走路、跑步,然後上學,會經歷很多不同的階段和過程,也因為如此,孩子在10歲以後,絕大多數都會有脊椎左右邊不對稱的問題。這絕非危言聳聽,曾經有學者針對兒童的脊椎平衡做過研究,發現265位兒童當中,只有兩位兒童的脊椎是左右邊對稱的,其他的孩子都因為姿勢不良、背書包方式不對等原因,讓左右兩邊的脊椎出現某種程度上的失衡。
脊椎錯位讓孩子日漸消瘦
相對於體重過重的胖小孩,體重過輕的孩子,絕大多數會有食慾不良和吸收欠佳的問題。以脊骨神經醫學的角度來看,頸椎的位置會影響到孩子的食慾,其中的主要關連在於神經傳導的干擾,讓身體傳達到腦中下視丘的訊息不夠完整,所以孩子的食慾會降低、變得不愛吃飯。
還有一種也與脊椎有關,就是腰椎的弧度和位置有偏差,孩子可能會比較容易脹氣、腹瀉,也會降低腸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吃進去的食物無法讓身體吸收,變成吃不胖的瘦小孩。所以,現代的預防醫學觀念,會建議體重管理需要從兒童時期就開始,正確的觀念也可以從小培養。
脊椎不平衡與脊椎側彎
以美國脊椎側彎研究協會的標準,側彎的角度要在十度以上,才會稱為脊椎側彎,所以大多數的孩子只能夠算是脊椎不平衡,還不到脊椎側彎的臨界點。
所謂正常的脊椎弧度,應該在胸椎有一個自然的前後彎曲,也稱為脊椎的第一弧度。脊椎的左右邊應該是對稱的,不會有向左或向右的彎曲。在X光片上,從正面看過去,胸椎第一節到薦椎的中心是一個與地面垂直的直線,如果這兩個基準點無法垂直通過,就是常見的脊椎不平衡。
因為生活習慣問題,最常見到脊椎不平衡的孩子會出現胸椎傾向右邊的弧度,造成右邊的肋骨和肩胛骨較為突出,左邊腰椎比較凹陷,骨盆有些微的旋轉,加上左腿比較短的體態。
如果小孩是屬於比較嚴重的脊椎不平衡,胸椎前後的弧度會不夠彎,脊椎也會前後失衡,然後再出現左右不平衡的現象,接著會出現脊椎旋轉,最後就演變成真正的脊椎側彎,不但體態不美觀,而且容易影響神經傳導。
定期脊椎檢查早期發現
人體脊椎弧度的正常發育,在8到12歲之間,胸椎的弧度會成長得比較慢,直到12歲後,才會恢復原本的成長速度。許多脊椎失衡的改變,都是日積月累造成的,通常10歲之後被發現時已經很明顯了。不過,也有許多小孩在7、8歲就開始出現脊椎不正的現象,如果不去理會,有部分孩子會演變成真正的脊椎側彎。
另外,原發性的脊椎側彎,也就是找不出原因而天生就出現的脊椎側彎,比較常發生在女孩子身上,而身高比同年齡高和初經比較早的女生會因為體型上和同儕不太一樣,特別容易形成不良的體態,進而成為脊椎側彎的族群,父母需要更加注意。
不過,目前醫學上還尚未找出一個標準,可以確認哪些小孩只是脊椎不平衡,哪些孩子會演變成脊椎側彎,所以只能建議父母,如果孩子有超過五度的彎度,最好每年定期做脊骨檢查,尤其是家族遺傳的脊椎側彎、結構性長短腳、髖關節脫臼等,更需要定期做檢查及早發現。
在台灣,孩子的運動量普遍過於缺乏。下課以後或是例假日,很多小孩還有上不完的才藝班、安親班、輔導課等。從小就沒有培養正確的運動習慣,也難怪長大之後,有固定運動習慣的比例就少之又少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孩子足夠的運動量,對他們的健康有什麼樣的益處。有研究發現,參加學校以外運動課程的小孩,在學成績多半會比沒有參加課外運動課程的孩子來得好,而且一般來說會比較有自信、不愛看電視、願意幫忙做家事,甚至睡眠品質也比較好。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出版《孩子的脊骨健康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