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最近成為全球焦點的H1N1新型流感凸顯了科學界廣泛關切的議題:豬等牲畜養殖過多,致使疫疾與其他環境問題爆發的機率日趨升高。而最令科學家憂懼的是,豬隻通常被蓄養在鄰近人類住所的地方,因此會比其他動物更容易散播人畜共通傳染疫疾的病毒。
卅年前全球豬隻數量約為七億五千多萬口,而如今則已增至近十億。農業經濟學家認為,隨著開發中國家人均所得提高、肉食需求暢旺,全球豬隻及其他牲口數量將持續直線上升。
豬隻是價位相對較低的蛋白質供應來源,但牠們也和雞、牛一樣,都會對公共衛生與環境帶來諸多考驗。日積月累的科學證據顯示,這些禽畜與水汙染、土地退化以及有些會傳染人類的疾病有關聯,而這在沒有嚴格牲畜養殖監管措施的地區─例如部分亞洲國家─尤顯嚴重。
科學家長期以來不斷提醒世人,全球牲畜已供過於求,而隨著牲口數量與日俱增,養殖地點越來越接近人類居所,傳染性病媒擴散的機率也隨之大增。這就是何以東亞各地禽畜排泄物汙染河川案例會層出不窮,禽流感等與動物有關的大規模傳染疫疾屢見不鮮。
例如中國大陸即一再爆發大規模豬隻傳染病,包括二○○七年導致近百萬豬隻死亡,豬肉價格暴漲的「藍耳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越南去年也通報近廿五萬起豬隻藍耳症病例,甚至還引發鄰邦柬埔寨一度關閉邊界,惟恐病毒越境來襲。
菲律賓今年初則發現當地蓄養的豬隻感染伊波拉病毒,並有多名養豬場員工接受伊波拉病毒株檢測呈陽性反應,馬尼拉當局因而下令暫停豬肉出口。
美國養豬業者向來也是環保團體與鄰近住戶頭痛的問題。養豬場通常會將大量的豬隻糞便傾倒於開放性潟湖,因而提高了河流遭豬排泄物汙染的風險。藥物管理當局則擔心,豬農長期對圈養於室內的豬隻施打抗生素,會使病毒更容易發展出抗藥性。
歐美現代化的養豬場泰半都已採行嚴格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包括參訪人員進場前先淋浴淨身,然後換穿特製防護衣,開發中國家的養豬業者大都無法做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