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2歲的大學生經常肚子痛,兩個月前糞便檢查潛血反應陽性,進一步檢查出末期大腸癌;醫師指出,年輕人得大腸癌已非新聞,民眾不要怕大腸鏡檢查,該做就要做。
開業診所醫師劉輝雄今天指出,2006年全台大腸癌病患超過1萬人,躍升為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因為飲食西化、肥胖等因素,時常看到青壯年病患,但年輕人往往欠缺警覺。
他說,22歲的王姓學生在糞便潛血反應呈陽性時,母親心急如焚。等不及醫學中心1個月後的排檢,轉而請他做大腸鏡檢查,結果王姓學生在距肛門口58公分處有個不整型凹陷潰瘍的大腸癌,之後來回醫學中心複檢及開刀,確定為末期大腸癌,已擴散轉移至腹腔,迄今仍在治療中。
在劉輝雄檢查過的病患中,有個20歲的年輕女大學生,因為貧血檢出不整型凹陷潰瘍的晚期大腸癌,還好開刀切除後,平安無事至今已8年,現已結婚生子,從事教育工作。
劉輝雄分析,大腸鏡檢查出的癌症病變有90%屬於凸出的大腸息肉,但有10%為凹陷的大腸潰瘍,輔以窄波攝影(NBI)併用放大內視鏡,可一目了然且當場採檢或切片,但國人對檢查前的服藥清腸、檢查中的疼痛及痔瘡出血感到麻煩或害怕,對大腸鏡檢查退避三舍。
他說,大腸鏡檢查可使用麻醉藥減少疼痛,或採取「直軸保持短縮法」的免麻醉無痛胃腸道內視鏡檢查法,只有全大腸鏡檢查才能徹底檢查,建議40歲以上民眾要定期檢查,有家族史、肥胖或排便習慣異常且莫名腹痛者,可提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