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悠文/綜合報導】
最近股市跌跌不休,許多人愁眉苦臉。然而經濟不景氣是否會影響個人健康?《紐約時報》報導,確實有所影響,但未必如你所預期,而且令人意外的是,研究顯示其影響有利有弊,並非全是負面。
無論在開發中國家或工業化國家,長期經濟成長均有助於改善人口整體健康。至於經濟衰退是否會對個人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一部份要取決於景氣時養成的健康習慣。
研究顯示,繁榮時期,民眾容易忽略健康,例如:飲酒過量(尤其在開車前),上館子吃得太油膩,或是只顧工作,忘記運動以及與醫生的約診。
史丹福大學醫學助理教授葛蘭‧米勒說:「經濟景氣時,工作的價值提高。所以人們勤奮工作,像在家烹煮食物、運動之類有益健康的事情做得較少;而且因為職場競爭激烈,承受較大的壓力。」
類似模式也出現在開發中國家。米勒博士正在研究咖啡價格波動對哥倫比亞人民健康的影響。他指出,縱然咖啡跌價對經濟不利,卻有助於改善民眾健康與降低死亡率,因為在咖啡價格低迷時,勞工有較多的時間在家照顧小孩;咖啡價高時勞工必須長時間辛苦工作,也常忽略帶小孩去注射疫苗。
米勒等人二○○七年發表在美國《全國科學院學報》月刊的一篇論文,提到三○年代大蕭條美國中西部平原地區嚴重乾旱形成「塵盆」(Dust Bowl)期間,也出現類似效應。此一發現似乎與七○年代的研究結果牴觸。當時的研究顯示,景氣不佳死於心臟病、肝硬化、自殺、他殺,以及住院接受心理治療的比例增加。不過有數位經濟學家指出七○年代的研究有瑕疵。
北卡羅萊納大學經濟學教授魯姆於二○○○年五月在《經濟學季刊》,發表一篇名為《經濟衰退有益健康嗎?》論文,震驚各界。
魯姆發現,在一九七四到一九八二年不景氣時期,死亡率反而大幅下降,一九八○年代經濟復甦,這段時間死亡率倒是增加。整體來說,在一九七二到一九九一這段經濟多半不佳時期,死亡率減少逾八%,心臟病與車禍死亡率下滑尤其顯著。
不過,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團隊研究丹麥雙胞胎的健康狀況後發現,經濟衰退時期出生的嬰兒出現心臟問題的機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