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罹患心血管疾病者超過百萬人,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中,除了年齡、家族史有密切關係之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如高膽固醇或高三酸甘油脂),及肥胖者,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而飲食與心血管疾病的關連,一直是健康保健的熱門議題,平常的飲食吃得正確,控制好自己的血壓、血糖及血脂肪,並保持理想體重,適度運動,也有助於保護心臟,就能夠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原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要遵守的生活方式如下:
一、在飲食方面,低油、低鹽、低糖:吃得清淡,烹調方法越簡單越好,以三低原則:「低油、低鹽、低糖」,不要暴飲暴食,少吃油膩、油炸的食物,可減少油脂和膽固醇的攝取量,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蛋黃、魚卵、蟹黃等,並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類;炒菜用的油應選用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例如橄欖油),少用含飽和脂肪酸的油(如牛油、豬油等),且烹調的方法最好是用涼拌、水煮、清蒸等。
哪些食物對心臟有益處呢?
l、每周至少吃1次魚,以含Omega-3脂肪酸較多的深海魚較佳,例如鮭魚、鱈魚、鯖魚、秋刀魚。
2、堅果類以杏仁、核桃、松子為最佳代表,但堅果類油脂不少,小心別過量,烹調用油也盡量減少。
二、腰圍多一吋,健康心警報。世界心臟日頒布「男腰90女腰80公分」的標準腰圍,男性應維持腰圍在90公分以下(小於35.4吋),女性應維持在80公分以下(小於31.5吋),因為每增加1公分的腰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便多3%、罹患糖尿病風險將增加2~4%。
「你必須控制你自己!」而為了預防疾病的發生,回歸最基本的維持方式,仍然是健康飲食與運動。其實,飲食習慣是因人而異,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一定要透過健康均衡的飲食保健及定期運動,來維持心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