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美食舉世聞名,但重口味的美食卻很傷身,近日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一份最新研究指出,中國飲食含鹽量過高,導致罹患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者大增,看來想活得久,大陸民眾的「重鹹」味蕾要改一改了。
大陸地大物博,各地菜系自成特色,甚至有「東辣西酸、南甜北鹹」一說。但吃在許多台灣民眾嘴裡總感覺:鹹、鹹、鹹。不少在大陸的台灣民眾習慣要求餐廳「少油、少鹽、少味精」,可是菜一端出來還是多油多鹽多味精。問題出在,廚師根本不會煮少油、少鹽、少味精的菜。
美國營養專家曾做過一份調查指出,中國人均吃鹽量每日最少十公克、東北人更高達十八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日食鹽攝取量為低於五克。
中國人喜吃重鹹,似乎跟「食材」來源與衍生的「色香味」烹飪文化有關。海洋國家多以海鮮為主食,烹飪手法強調食材本身的「鮮甜」、日本是一例。中國是大陸型國家,自古以來鮮有食「海鮮」文化、多是河鮮、湖鮮,這些江河魚鮮因有「草土味」,常需用醬油、醋等佐料壓味,導致烹飪時用鹽量過高。
傳統農業社會能否溫飽是生存問題,大陸各地常見醃魚、鹹肉、火腿、醃菜等含鹽量超高的醃漬類食品,豬肉是傳統蛋白質來源要角,為求能在菜色上翻新,以佐料入菜變化口味成為習慣,也間接導致鹽的用量過高。
事實上,中國人評價菜色美味與否的「色香味」俱全,「香」字已反映出中西飲食差異,要讓食物變「香」需要佐料輔佐、並多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吃炒菜和油炸食品,都增加罹患癌症的機會。
隨著大陸民眾所得提升、重視健康觀念,時下大陸飲食納入不少「庶民養生」觀念。許多營養專家建議,最重要者還是以營養、清淡為主,避免過鹹導致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