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惠宜/新聞幕後】
健保費十月才微幅調漲,但各大醫院卻紛紛將原廠藥,改為台製的學名藥,民眾繳更多錢,卻必須配合醫院更換已經適應的藥物。
醫院搞一套,全是成本考量,在健保給付不斷限縮的制度下,最終倒楣的還是病人。
自醫院總額制度實施以來,醫院動輒限診、關病房,甚至停止非急性開刀,如今連原廠藥都紛紛變成台製藥,這些管制措施,除非有切身關係,民眾感受得有限;因而每每出現怨言,矛頭總指向醫院太會算計,卻忽略問題出在健保制度,不思改革的結果,只有讓民眾就醫權利不斷被犧牲。
藥師分析,健保總額制度,就是一個醫院每年所能請領的健保給付是一定的額度,藥費給付約佔總額三分之一,且台廠藥是原廠藥價費的一到三成,這一來一往,因為換藥,醫院可以省去一大筆藥費給付,多出來的額度則可挪做其他健保給付類別之用。
另外,台廠藥議價空間大,若院方實際進貨的費用較健保局核定的藥價更低,院方還有藥價差可賺。
醫院向錢看,以及健保制度對醫療生態的扭曲,是否已經讓醫療品質不斷下降?政府如果不拿出具體改革作為,未來民眾生病真的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