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許多生活習慣會互相影響,連罹患病症也都一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究發現,尿毒症患者配偶因彼此生活、飲食、用藥習慣等後天因素影響,罹患腎臟病風險比一般人高出二點八倍;這是全球首度以尿毒症患者配偶為對象做研究,成果發表於今年二月「美國腎臟疾病期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蔡哲嘉說,台灣尿毒症比率居高不下,過去國內針對糖尿病親屬做篩檢研究記錄不少,但有關尿毒症則未曾做過親屬篩檢,因此,高醫醫療團隊首度嘗試對尿毒症第一等親及第二等親親屬來做篩檢研究。
朝夕相處 夫妻生活習慣相似
他表示,由於不少台灣人很喜歡吃藥,有些老夫妻更是「呷好逗相報」,先生拿藥,太太一起吃,因此決定把患者朝夕相處、沒有血緣關係的「枕邊人」也一併納入篩檢,這在全球醫界為首見。
高醫以一七八名尿毒症患者為對象,親屬有一九六名、配偶有九五名,為了更準確,研究還找來五七七名年齡相同的非尿毒症民眾當對照組;用一年時間採尿進行腎臟病篩檢,結果有了突破性發現,並在美國列為腎臟界排名前三名的腎臟疾病期刊刊登發表。
近親家族 可能存在群聚現象
研究發現,與患者有血緣關係親屬,其罹患腎臟病風險高達二點六倍,沒有血緣的配偶,罹患腎臟病風險更高達二點八倍。
蔡哲嘉說,這項研究顯示慢性腎臟病在近親家族裡存在群聚現象,也首度證實尿毒症病人的配偶,可能因不適當共同生活習慣影響,成為罹患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他表示,例如五十六歲陳先生洗腎五年多,他的兩個女兒也篩檢出末期腎臟病,現已換腎有一年多時間,陳妻也被檢查出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治療中。
防治計畫 病友配偶也應納入
蔡哲嘉說,這些高風險尿毒症配偶,平均結婚二、三十年,在一起久了,生活習慣幾乎同化;他建議,有家族腎臟病史民眾應接受篩檢追蹤,另病友配偶也應納入防治計畫。
兼任台灣腎臟醫學會腎臟病防治委員會主委的高醫大學教授黃尚志說,台灣洗腎人口發生率、盛行率皆是世界第一,在政府、各界積極推動防治工作,近兩年新洗腎病患人數已有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