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代謝症候群患者約近三百萬人,相當於每七人就有一人有代謝症候群。根據調查自認健康有問題民眾有四成會以少吃主食澱粉來進行飲食控制,但卻有吃餅乾當點心的習慣,顯示國人對於健康飲食的概念仍有待加強。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孫璐西董事長表示,一般民眾對於健康腰圍及代謝症候群雖有概念卻缺乏正確認知。同時,男性代謝症候群患罹患率雖較女性來得高,但調查結果卻發現男性的健康意識明顯低於女性。孫璐西更提出呼籲,代謝症候群已成為國人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但民眾卻不了解其真正意涵,顯示政府及相關衛教單位仍需持續推動宣導,如醫護人員幫助民眾健檢測量腰圍時可同時教育健康腰圍標準值為:男生不超過90公分、女生不超過80公分;教育部亦可將代謝症候群及健康腰圍觀念納入國民教育課程中;企業也應對罹患代謝症候群或腰圍異常員工,積極給予輔導與改善。
代謝症候群患者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的盛行率已由十年前的10-15%增加至20-25%,衛生署公布之國人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的死亡率更已高達三成,超過位居首位的癌症。而腹部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提醒民眾以均衡飲食開始維持健康腰圍,遠離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為無代謝症候群的6、4、3、2倍。罹患代謝症候群者,則需藉由飲食、運動、減肥、戒菸等,來自主管理。
根據97年臺北市十大死因中,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前3項主要死因中,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就占二項,同時,代謝症候群延伸之疾病占北市總人口死亡率三成,所以更應勞記,男性腰圍不要超過90、女性腰圍不要超過80公分。因腰圍過大所導致的腹部肥胖,容易導引起代謝症候群,最後導致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蔡敬民表示,七大類評選冠軍分別為燕麥、小蕃茄、苦瓜、橄欖油、芝麻、低脂優格及大豆。蔡敬民教授表示,雖有近九成的代謝症候群患者少吃或不吃油炸及熱炒類食物,但同時也有一成患者完全不吃乳品類食物,偏食特定類別食材,這是不正確的方式。代謝症候群的防治應首重總熱量的控制,並輔以七大類具防治三高功效之食材,才能有效降低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在防治代謝症候群的超級食物中,燕麥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效果,苦瓜則具有調整血糖的功效,透過各類食材的均衡攝取及熱量的控制才能有效達到代謝症候群的防治作用。
另,「代謝症候群」名詞,總讓人有聽沒有懂,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蔡敬民表示,套一句老人家的話,就是台語說的「胖肚短命」。
在以前,醫學常識較不那麼發達時,老人家都可知道肥胖的不好。蔡教授表示,雖然中壯年的中廣族很多,但胖小孩也是不少。希望能在入學前的體檢中加入量測腰圍,藉由告知孩童肥胖的不好,進而讓孩童回家「關心」腰圍超過標準的爸媽。對此,衛生署表示,在今年七月將執行把量測腰圍納入健檢中。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鍾佩芳http://61.222.185.194/index.php?FID=16&CID=98680,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