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芬、朱芳瑤/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進口碳酸氫銨膨鬆劑(銨粉)被檢出高量三聚氰胺,衛生署連夜抽查市面餅乾、麵包,油條、魷魚共一四四件食品,五件油條樣品中,兩件檢出三聚氰胺。衛生署將動員衛生機關、糕餅同業公會輔導食品業者,全面停止使用大陸製銨粉。到昨天晚上為止,仍有一八九公噸銨粉去向、用途不明。
衛生署副署長鄭守夏昨天指出,各地衛生局緊急抽檢八十件餅乾、廿三件麵包類產品,全部符合規定。另外,衛生署藥物及食品檢驗局還連夜至市面抽檢海帶、魷魚、叉燒包、喜餅、麵包、泡芙各五件,以及六件沙其馬,全數未檢出三聚氰胺。但五件油條中,兩件分別檢出三.三七ppm與四.二九ppm。鄭守夏說,已要求該店家停止販售油條,並通令各地衛生局加強輔導食品業者停用大陸製銨粉,轉用其他膨脹劑。衛生署將在廿二日舉辦「免費品嚐不含大陸銨粉油條」活動,讓大眾重拾對油條的信心。
各地衛生單位昨天繼續追查大陸毒銨粉流向,目前向東(石咸)購買銨粉的十八家業者仍有一八九噸銨粉無法確認流向,包括台北縣三泰化工及申安化工、台南市東映企業、宜蘭市今冠化工、桃園縣合一實業、高雄縣興豐貿易、新竹市東南工業及駿贏企業共八家業者。衛生署發言人王哲超表示,昨天新追查到的原料流向是,台中市明正貿易進貨的七十四公噸用在造紙加工,並未用在食品。但桃園宏林化工進貨的三.二五公噸是零賣給散戶,有可能已做成食品,被消費者吃下肚。
銨粉事件衝擊到糕餅業者,台灣省糕餅業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紀光成和代表昨天到衛生署陳情,並向媒體澄清「糕餅業者製作麵包、泡芙、糕點,沒有使用銨粉。」
消基會昨日則嚴詞譴責,衛生署擔心公布後,下游業者商譽將大受影響,但如此只會讓消費者更加恐慌,最後「乾脆什麼都不吃」,業者受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