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竭患者一旦缺鐵,預後情況往往不太樂觀。波蘭研究發現,慢性心衰竭患者不管有無貧血症狀,都可能缺鐵。研究建議,心臟科醫師要多注意心衰竭患者缺鐵問題,評估患者鐵質代謝是否異常。患者體內若帶有充足鐵質,不但身體機能較好,生活品質也能大幅提升。
鐵在身體運作扮演重要角色,從製造紅血球細胞、到骨骼、心臟肌肉氧化代謝,都需要仰賴鐵質。由於鐵質無法溶解,因此體內鐵質代謝必須精準無誤,一旦出了差錯,過多鐵質也會產生毒性,傷害器官組織。
全世界大約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缺鐵,缺鐵和許多慢性疾病大有關係,像發炎性腸道疾病、帕金森氏症、類風濕疾病與腎衰竭等疾病都和缺鐵有關。過去很少人研究缺鐵和慢性心衰竭症候群之間有所關聯。慢性心衰竭患者中大約兩成到七成的人缺鐵,傳統認為,有貧血症狀的慢性心衰竭患者較容易缺鐵。
不過波蘭弗羅茨瓦夫醫學大學軍醫院研究發現,即使沒有貧血症狀,還是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慢性心衰竭患者受缺鐵影響,健康大受威脅。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歐洲心臟醫學會2010學術研討會,與會地點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研究人員指出,慢性心衰竭患者不管有無貧血症狀,都可能缺鐵,患者如果體內鐵質不足,運動持久度便大受影響,生活品質也變差。研究顯示,缺鐵患者預後往往較差,因此慢性心衰竭患者可能也需要治療缺鐵問題。有些研究發現,缺鐵的慢性心衰竭患者如果補足所需鐵質,身體機能、運動持久度與生活品質都能獲得改善。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台灣新生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 蘇湘雲 http://61.222.185.194/?FID=10&CID=114184,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