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結腸症是因某段大腸沒有神經節,導致腸子無法蠕動,大便排不出去。一名二歲多的女童,居然出現跳躍式巨結腸症,在巨結腸症中間夾雜著有神經節的腸子,全世界僅數例。女童媽媽很認真查資料,不斷和醫師討論,最後決定留下這段有神經節的腸子,降低對腸道吸收營養功能的影響,術後追蹤近十個月,女童恢復良好,已可用肛門排便。
新式療法
收治病例的林口長庚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陳正昌說,女童在出生後無法解便,被他院診斷為先天性巨結腸症,做人工造口(在肚子上做人工肛門排便),後轉診林口長庚醫院,再做切片檢查竟發現有段腸子沒神經節,接著又出現神經節,再下去又沒神經節,屬先天性跳躍式巨結腸症。
陳正昌查遍文獻,僅有數例跳躍式巨結腸症報告,有保留有神經節腸子、有切除的,因不知該段腸子是否有功能,他傾向切除,但術前女童媽媽拿多種手術方法請他評估可行性。
母成志工造福家屬
最後決定留下這段腸子,降低對腸道吸收營養功能的影響,女童術後恢復良好,現已可用肛門排便。
三十五歲的女童媽媽蕭太太說,我不懂醫學知識,但因女兒罹病,人工造口又出問題,因此我上網找資料,查腸子要怎麼切、如何接,想為女兒多留點腸子。術後蕭太太將照顧女兒人工造口過程,拍成影片送給長庚醫院,現陳正昌碰到不知如何照顧人工造口的家屬,都會請蕭太太當志工解說。
疑腸炎致神經壞死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李宏昌說,跳躍式巨結腸症只有零星報告,應是患童本來正常的腸段,因腸炎而致神經節壞死,才出現「跳躍式」。他提醒,新生兒在四十八小時內沒解胎便,應進一步檢查,若為巨結腸症,逾九成患者經治療後,都可過正常生活,毋需再使用人工造口。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蘋果日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蘋果日報/高麗玲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27816/IssueID/20101101,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