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竹爆發今年首起傷寒群聚事件,共有4人出現傷寒症狀,是民國93年以來最大本土群聚感染事件。傷寒是由傷寒性沙門氏桿菌引起,多因吃下受汙染的食物與飲用水,使病菌進入腸道後侵入血流擴散至全身,潛伏期可達一至三週,病患會有發燒、寒顫、腹瀉、血便、便秘、腹痛等症狀,如果延誤治療甚至可能會腸出血、腸穿孔、腹膜炎,而造成死亡,算是十分嚴重的沙門氏桿菌感染。
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幾乎所有動物品種都曾驗出沙門氏桿菌,它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其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在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二位,在台灣則排名第四。
台灣常見食物中毒病菌
|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腸炎弧菌
|
仙人掌桿菌
|
沙門氏桿菌
|
傳染方式
|
受污染的肉類加工品、乳製品、魚貝類、生菜沙拉或附著於化膿傷口
|
生食海產或冷藏不當、處理過受汙染海鮮的器具污染
|
受污染之米飯等榖類食品
肉類加工製品、蔬菜及布丁
|
受汙染的動物性食品、豆製品、由人、動物等接觸食品而產生二次污染
|
潛伏期
|
1~8小時
|
4小時~4天
|
嘔吐型1~5小時
下痢型8~16小時
|
6~72小時
|
症狀
|
嘔吐(一定發生)、腹瀉、噁心、腹痛、虛脫
|
水樣腹瀉伴隨腹痛、 噁心、嘔吐
|
嘔吐型-噁心及嘔吐
下痢型-腹痛及腹瀉
|
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
|
近年來,隨著國內環境衛生之改善,沙門氏桿菌的病例已大大的減少,但每年仍有零星病例。而較為嚴重的傷寒性沙門氏桿菌症則多為境外移入,民眾至印尼、中國大陸、柬埔寨、泰國、越南、菲律賓等亞熱帶國家旅遊時,要多注意飲食衛生,飲水及食物最好都煮熟後再使用。而平時預防可注意以下四點:
1. 接觸食物確實洗手
2. 食物保鮮工作要做好,並加熱食用
3. 注意蒼蠅等病媒,已被沾染過的食物不食用
4. 家中水塔定期清理、消毒
總之記住WHO食品安全五要訣:保持食品清潔、生食熟食要分開、食物要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與家禽肉類)、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溫度、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就可以盡量避免食物中毒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