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缺鐵性貧血呢?就是因缺鐵所產生的貧血,因為血色素的合成需要鐵離子的參加,若鐵缺乏則血色素合成減少而引起貧血。世上每個國家最常見的貧血就是缺鐵性貧血,它也是小球性貧血最重要的原因。
鐵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為什麼是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呢?
主要是我們身體對鐵的吸收是有嚴格控制的,但常因出血而造成鐵質的流失。缺鐵性貧血通常易發生於貧窮而營養缺乏的國家、熱帶地區、流行吸血性寄生蟲(蟲)之地區;較易發生於窮人、行經期婦女、生長期之小孩及嬰兒等。最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應是行經期婦女,因為每月會因經期而流失鐵,又會經歷懷孕、授乳階段。一般來說成年女性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依國家不同從美國的3%到塞內加爾的近60%,一般來說大概是15%~20%左右。
一般病友對缺鐵性貧血常有一錯誤認知,以為它是一種疾病而已,吃吃補鐵的即可,殊不知缺鐵性貧血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個症候,有相當多的疾病皆會引起,如果迷失在它僅是一種病的錯誤觀念中,可能會延誤正確之診斷及治療,不可不慎。
我們每天所食用之食物中含有10~15毫克的鐵,而其中5%~10%可被我們的胃腸道吸收,含鐵量較多的食物包括紅肉、肝臟、蛋黃、乳酪及深綠色蔬菜。鐵在食物中主要是以三價鐵之型式存在,主要是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端以二價鐵之型式被吸收,胃酸及維它命C可將三價鐵還原成較易吸收之二價鐵,無機鐵亦較易吸收。而三價鐵,有機鐵不易吸收,茶葉中之單寧酸鹽會妨礙鐵之吸收。每天所吸收之0.5mg~1mg鐵可滿足健康男人及停經婦女之需要,卻不能滿足行經期婦女、孕婦、青少年及嬰兒之較大需要量。
缺鐵性貧血之症狀和其他貧血類似,有無痛性舌炎(舌頭味蕾消失、呈現光滑狀)、口角炎、匙狀指角、吞嚥困難、異物僻(吃泥巴、漿糊等)。
引起缺鐵性貧血之原因相當多,包括慢性血液流失(月經過多、消化性潰瘍、胃腸道惡性腫瘤、痔瘡、血尿、咳血等)、吸收不良(胃切除術後、慢性吸收不良症候群)、生理需要增加(懷孕、生長期孩童)、素食者及長期捐血者,都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之治療原則即針對其發生之原因對症治療,一般行經期婦女最可能之原因為月經過多(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男性則以消化性潰瘍最常見,大於六十歲的老年人則要考慮是否有胃腸道的惡性腫瘤,鄉下地區農夫則要考慮蟲感染的可能性。治療時要針對其病因對症治療。然後再來治標,即矯正貧血和補充鐵的存量,一般服用鐵劑八星期,血色素可恢復到正常值,服用半年可補足鐵的存量。若是吸收不良或胃切除的病人則考慮給予鐵劑之注射。食補方面,可考慮含鐵豐富之紅肉、內臟、深綠色蔬菜等,至於菠菜雖含有豐富之鐵質卻不是理想的補鐵食物,因其含有之鐵質和磷酸,phytates形成複雜之複合物,使其很難被胃腸道吸收。筆者曾見過一個病友,因缺鐵性貧血而至埔里山區吃菠菜治療,吃了半年病情更加嚴重,再回來接受正規的治療。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第十七卷第五期 劉大智副教授 專文 http://www.kmu.edu.tw/~kmcj/data/8610/3451.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