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身體發出哪些警訊?
根據種種的研究顯示,猝死的發生與心血管疾病呈現正相關。那麼,究竟在猝死發生之前,你的身體是否會發出一些警訊,來通知你快要承受不住了呢?
以心因性猝死而言,平常一些心臟疾病的潛在徵象,包括氣促、胸悶、暈厥、心悸等,有可能是在猝死發生前的警告徵象。這些徵兆正在提醒我們,要盡早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預防猝死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找出可能引起的原因並加以矯正,而上述的警訊正在對我們透露──「心臟」肯定存在著結構性的問題,可能是先天或是後天所造成。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等大結構的問題,使得心臟的收縮功能產生變異;也可能是一些小結構出現了問題,如血管裡有非常微小的阻塞,必須進行基因分析等詳細檢查才會發現。
當意識到有可能會面臨猝死的問題時,就不能不對我們心臟的「四大核心症狀」有所了解,並隨時加以留意:
警訊1 氣促
當心臟本身打不出去血液時,心臟的無力會導致血液的逆流,使得血液囤積在肺裡,不容易回到心臟。假使肺裡面的血液增加,甚至從肺部的血管滿出來,跑到週邊的肺泡去了,則會產生肺積水的現象,此時會出現喘的症狀,這都是心臟問題所造成的氣促。
所謂的「運動性氣促」,指的是平常休息時不會喘,但稍微動一下就會喘;如果症狀愈來愈嚴重,不用怎麼動就會喘。以爬樓梯為例,以往爬5層樓都沒問題,但現在可能爬個4層樓就很吃力,這時算是第一級的運動性氣促;之後再嚴重一點,可能爬2層樓就氣喘噓噓,則到了第二級;如果連走平路都不行時,就屬於第三級的情況;若是到了不動都會喘的時候,則屬於第四級的嚴重狀況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晚上容易喘,但白天不喘;也就是睡覺的時候會喘(所以睡不好),病人在躺平的時候比較喘,坐起來的時候反而比較不會喘。這類的病人常會抱怨說:「在床上完全沒辦法躺平」。
警訊2 胸悶
由心臟問題引發的典型症狀──胸悶不適,多半是與運動有關。不過,通常會讓人感到胸悶的情況有很多,如之前有過外傷、心情不好、腸胃道的問題(食道、胃等消化系統會經過人體的綜膈腔,這個部分是由迷走神經負責管理),有時很難去分辨症狀的起因。
重點就在於引發胸悶的原因為何?基本上,心臟所造成的氣促,大部分都是和運動有關係。如果運動時會感到胸悶,但休息後就會好,這種情況就可能與心臟較有關聯,此時會建議病人含一下「硝化甘油」(NTG),如果含了之後會比較好轉,這就是很典型因心臟問題所引起的胸悶症狀。
警訊3 昏厥
心臟本身功能若有障礙的話,輸出的血量一定不足,此外,會造成全身的無力。不過,這個症狀比較不典型,因為全身無力的情況有很多原因,如睡眠不足、官能症、貧血、缺氧等都有可能。
若再加上平常容易產生頭暈,甚至是昏暈厥的症狀,那與心臟有關的機率便大幅增高。有些重要的心臟疾病,會以暈厥的症狀作表現,若有遇到昏倒的情況,大概都要小心,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心因性的暈厥,發生的速度相當快速,也就是在暈厥的發生之前毫無先前預兆(並不會先出現眼前一片黑的狀況),只要一昏立即就倒了下來,然後好的時候也是突然就好了,患者本身完全對於之前的暈厥毫無知覺,常常會有:「剛剛發生什麼事啊?怎麼這麼多人看著我?」的這種情況。
而像貧血、低血糖、過度換氣、迷走神經反射、暈針等這類的昏厥,在發生前會先出現眼前一片黑的情況,然後慢慢的愈來愈暈、慢慢昏倒;而好的時候,也是逐漸的恢復、漸進式的。而心因性的暈厥正好相反,是突然的發生。那麼,心因性暈厥的時間會持續多久?醫師表示,完全視患者的心律何時恢復,如果不能恢復就可能引起猝死。
警訊4 心悸
心悸是否自覺心臟跳動過於強烈或是跳動過快過慢的不舒服症狀。醫師提醒大家:「如果心跳跳差的程度到有感覺時,那肯定是有問題,表示心跳過快或是過慢,而心悸正是心律不整的典型表現。」
而如果家族裡有猝死的病史,平時可能會有小幅的心律不整,但是患者本身並無察覺,在這種不知情的狀況下,真的要格外小心,最好趕快做進一步的檢查。此外,上班族最愛的提神飲品咖啡,其咖啡因的成分容易引起心律不整而產生心悸,因此,建議大家不要飲用過量。
猝死的高危險群
45歲以下的民眾一定要注意家族病史,家裡如果有猝死的病史,那麼就要特別小心,因為這是造成45歲以下猝死的關鍵因素。此外,如果感冒許久未好,則要小心「心肌炎」發生的可能性,這也是導致猝死的危險因子。
1. 主動脈瓣狹窄患者(Aortic stenosis):如果心臟主動脈瓣狹窄甚至打不開,那麼心臟也就會可能因此停止跳動。一般如果是中重度以上的就可能會發生猝死。
2. 左主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由於左主冠狀動脈掌管心臟2/3的血量,如果發生狹窄甚至完全阻塞,那麼就會發生猝死的情形。針對中重度以上左主冠狀動脈狹窄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的患者,要小心預防猝死的發生。
3. 心臟收縮功能不佳者:收縮重度變差,也是猝死的可能原因之一。由於「心臟收縮分率」的正常值在60%左右,代表心臟每次收縮時能將60%的血液打出去,表示心臟功能正常。如果一個人的收縮分率低於20%,其心臟所打出的血液量只有正常值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心跳必須加快,才能平衡身體的需求。這樣的病人每年約有30~50%可能會引起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及猝死。
4. 有過猝死病史者:曾經有過猝死病史的患者,再發生猝死的機率相對也會變高。李愛先進一步說明,這要看患者當時造成猝死的問題,有沒有真正處理好。以冠狀動脈的問題為例,並不一定都是心肌梗塞所造成,也有可能是其中一條冠狀動脈血管阻塞得很厲害沒有處理好;或是雖然之前的問題點處理掉,但心臟已經結痂,有一個不穩定的點在那邊,由於心臟本身是會傳電,每次通過這個結痂點就會從這個地方跳電而產生致命性心律不整,這些狀況都會再次造成猝死的可能。
學會CPR,幫助心跳停止患者
如果週遭的親朋好友有類似好發猝死的徵兆時,請務必提醒及早就醫檢查,而如果是屬於猝死的高危險族群,甚至曾經有過猝死經驗者,家人或朋友更應有心肺復甦術(CPR)的急救能力,以備在第一時間進行搶救。
CPR的急救真的是很重要,李愛先提到:「心臟停止1分鐘後開始進行有效的急救(即方法正確),急救回來的機率比較高;如果心臟停止超過10分鐘以上,其實是很難救回來的。」
國外的院外心跳停止,心室顫動的比例很高,通常用電擊的方式是可以急救回來;而國內一方面,因為國人心室顫動占院外心跳停止比例較國外少,因而是要靠有效CPR的急救。」
如何確定為心律不整?
除了身體檢查、心電圖包括24小時心電圖之外,最精確的診斷方法應該就是「心臟電氣生理檢查」。此種檢查的方式是利用心導管的技術,置入多條電極導管至心臟內,從而記錄心臟電波傳導的路徑、時間、誘發平時發作的心律不整,以幫助醫師決定治療的方式。不過,並不是所有心臟功能較差的人都會裝置ICD(植入性心室去顫器),如果做24小時心電圖有發現到一些心律不整(心室顫動)的先兆,我們會和病人討論是否安裝;至於已經致命性心律不整合併猝死的病史者,或曾做過一些「心臟電氣生理檢查」(EPS,Electrophysiologic study),確實有可能誘發致命性心律不整的機會時,就會考慮裝置ICD。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常春月刊
( 以上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