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而「肥胖」就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因素。肥胖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脂肪肝及高尿酸血症,這些慢性病又與國人十大死因中之心臟病、某些癌症及腦中風相關,如因肥胖引致一些疾病而服用藥物多年沒改善,但在下定決心減肥成功後,這些疾病也就不藥而癒了。可見維持理想體重,應由飲食及運動著手,促進身體健康。
所謂「肥胖」,就是體脂肪過度堆積,而導致身體健康受影響的疾病。肥胖的標準常用的有身體質量指數,腰圍及理想體重,根據國內衛生署的公佈,如果身體質量指數≧27 kg/m2、男性腰圍>90 cm及女性腰圍>80 cm,或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20%以上,就是肥胖了。
在台灣,根據衛生署最新的國人營養及體位的調查顯示,十九歲以上人口中,四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男性35歲肥胖盛行率為24.4%,女性45-60歲則高達40.9%。
肥胖的成因,包括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是指大多數的肥胖是由多基因的影響所致,而少數肥胖病人是由單一基因缺陷造成;環境因素包括種族飲食及生活習慣影響、身體活動量的減少、過度的熱量攝取及飲食組成的改變、壓力、中樞神經傷害、感染性疾病、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等。
到底要如何減重呢?首先應該瞭解自己,有以下項目需要注意:
1. 體重增加的記錄
2. 減重的經驗與效果
3. 瞭解所有減重治療的根本原則是建立在熱量的攝取低於熱量的消耗
4. 體重過重對於健康的影響
5. 對於治療計畫的期望
6. 生活型態:飲食狀況、身體活動量
7. 精神與心理病史
8. 用藥記錄及酒精使用等
9. 家族疾病史
肥胖的飲食治療基本原則包括:1.評估飲食之攝取量:飲食歷史評估、7天飲食記錄法;2.設定減重的目標與速度:一般來說,建議女性飲食控制在每天1200仟卡,男性控制在1500-1800仟卡,則每週大約可以減少0.45公斤的體重,所以減重必須按步就班,若在短期內快速將體重減輕,會造成肝細胞大量破壞死亡,反而使脂肪肝更加嚴重,其實飲食治療可找專業的醫師及營養師協助。
肥胖的行為治療包括:行為治療前的自我評估、訂定治療目標及內容。行為治療前的自我評估包括:
1. 設定合理的減重目標:目標體重不應該低於自己二十一歲以後的最低體重,而且這個最低體重是在沒有生病或節食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維持超過一年的體重。
2. 飲食習慣、活動情形。
3. 肥胖者應瞭解自己的心情、睡眠、食慾、身體形象、自信心等是否有狀況。
訂定治療目標:目前建議只要減少最初體重的10-15%即足夠,而健康及活動力、身體形象及自信心也都是治療的目標。行為治療的內容包括以下:
1.自我監測:記錄自己的飲食行為。
2.營養:自己要懂得計算熱量。
3.減少美食的刺激。
4.放慢進食的速度。
5.運動:單純藉運動來減重效果是有限的,然而運動真正的重要性是促進健康,維持已減少的體重,有規律運動的人體重較不容易回升。而日常的運動方式建議使用「活力333」,也就是運動頻率每週至少3次,運動持續時間每次30分鐘及心跳每分鐘130次。
肥胖的藥物治療,大致上可分成抑制食慾之藥物及阻礙營養素吸收的藥物,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認為藥物的使用期為「數星期」,而且長期使用的安全性並不完全被肯定,因此建議減重要有完整的治療計劃及主管機關認可的藥物及劑量,還要搭配其他的控制方式。
肥胖的減重手術治療,通常在病人BMI≧40 kg/m2,而使上述方法都失敗時才採用,且有明顯的併發症,目前常用的手術有胃間隔術及胃繞道術,後者國內甚少使用。
大多數肥胖是多因子、慢性且易復發的疾病,與其他慢性疾病一樣是很難有所謂治癒,而且除了手術和極低熱量飲食外,過程通常是緩慢的(0.5-1公斤/週),體重回復比減重快且容易得多。成功的減重並不是要達到理想的體重,而是指減輕至少5%的體重,並且維持一年以上,所以長期的行為治療是必須的,只要減輕5-10%的體重,健康情形就會大有改善。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全球資訊網 丘亮 醫師專文 http://www.chgh.org.tw/新聞/136-享瘦健康.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