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立冬,人人瘋進補,好像非得吃羊肉爐、薑母鴨不可。
但是,你真的需要補嗎?
疑問3:有過敏症狀的人可以靠進補來改變體質?
錯!靠進補對抗過敏,還不如多運動,若真要進補,最好先請教中醫師。消化功能差、感冒發燒、咳嗽、喉嚨痛或是慢性病患,也最好別進補,否則感冒難治好。
心血管疾病患者則可能因為進補時攝取過多蛋白質、飽和性脂肪、膽固醇、普林,反而使病情惡化。
北醫針傷科陳萍和主任說,過敏的人在入秋後,身體狀況會比較不好,尤其台灣濕氣較重,平時要記得多加衣服,避寒除濕。
適度運動可以提升抗病力,讓過敏的人更能適應環境。例如有些人進補之後,雖然身體暖和了,但是四肢依然冰冷,中醫認為這是肝氣鬱結、氣滯的緣故,所以要多運動、疏通肝氣,「以通為補」。
陳萍和認為,現在小孩子沒事都坐在電視、電腦前,運動量不如以前,過敏情形才會愈來愈普遍。
曾經有個小病患因過敏來求診,陳萍和只叫小孩去游泳;游泳後,小孩過敏症狀改善很多,還帶著弟弟一起去游,連弟弟的過敏症狀也都減緩了。
鄭振鴻院長也推崇運動的好處。「用藥是最後一道方法,」他強調:「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運動」。
他鼓勵以健走方式運動,每天早上走路30分鐘、中午休息30分鐘、晚飯過後再走30分鐘。「3個30分鐘,可以讓你活到120歲!」鄭振鴻說。
要對抗過敏,正確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比方說睡眠要充足、切勿熬夜,把肝腎顧好才能抵禦寒氣;早上起床時,要先讓身體溫暖了再下床。
疑問4:慢性病患可以靠進補來強身去病?
慢性病患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痛風、腎臟病等),急性感染發炎者(例如感冒發燒、喉嚨痛、急性腸胃炎、肝炎、皮膚容易紅腫癢、蜂窩組織炎),以及消化功能較差(容易腹瀉、腹脹、便秘)的人,不宜過度溫補。
尤其傳統的冬令進補不外乎是以大量肉類搭配中藥材燉熬,例如八珍排骨、十全大補等,無形中攝取過多蛋白質、飽和性脂肪、膽固醇及普林,會惡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或高血脂患者的病情。
幾乎所有的慢性病患,都不宜食用以大量肉類或海鮮燉煮的補品,進補時也務必慎選,否則在隆冬時節更容易發生意外。營養師提醒,肉類食品燉熬時間久,湯內含普林量高,痛風病患必須忌口,而糖尿病患與肥胖者則要節制熱量與份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鄭佩宜建議,進補藥膳的油、鹽、糖適量添加即可,並可利用富含多醣體、維生素、礦物質的菇蕈類來增加蔬菜的變化,以免「營養健康但不可口」。
藥膳內除了蔬果、菇蕈、核果種子類以外,也不妨使用當歸、黃耆、枸杞子、百合、紅棗入菜,不但可以增加食材變化與色彩,還能減少調味料使用量。
陳威達主任建議,如果改以用各種天然調味料取代精緻白鹽、白糖,除了有健康概念外,更可以避免使用到工業鹽與工業用酒精。
例如天然釀製醋、天然釀製醬油、新鮮紫蘇葉、香菜、薰衣草、小茴香、岩鹽、竹鹽、天然海鹽、海藻、海苔、紫菜、紅糟醬、香椿醬、肉桂、丁香、八角、枸杞、桂圓、紅棗、黑棗、黑糖、冰糖等;冬季則可適量用些肉桂粉、桂圓、紅棗、黑棗與黑糖。
食 物 的 屬 性
溫補的食材
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暖身、提升耐寒抗冷的能力,例如牛羊肉、烏骨雞、鱔魚等溫性肉類,栗子、杏仁、南瓜、糯米、燕麥、甘藷等溫性食物;桃子、櫻桃、木瓜、龍眼肉等溫熱性水果;辣椒、花椒、大蒜、蔥、韭菜、老薑等辛辣物,以及咖哩、酒等刺激性食物。
平補的食材
性味平和、容易吸收、可長期食用,原則上所有人都可以吃。例如芭樂、蘋果、葡萄、草莓、玉米、地瓜、空心菜、菠菜、紅蘿蔔、花椰菜、山藥等蔬果,糙米、薏仁等五穀類,豆類、奶蛋類,以及雞、鱸魚、豬等肉品。
清補
則是用較寒涼的食材,以達到清熱、瀉火、解毒、涼血、通瀉軟便、利尿的作用。包括香蕉、柿子、椰子、水梨、柚子、葡萄柚、橘子、西瓜、苦瓜、冬瓜、蓮藕、綠豆、大白菜、芹菜、百合、紫菜、海藻、牡蠣、蟹等。
Q. 市售瓶裝補品種類繁多,人蔘、雞精、蜆精、四物都有得買,天天喝能達到進補功效嗎?
中醫界普遍認為,瓶裝補品濃度較低,效果不如傳統燉煮補品。不過,既然濃度低,若健康的人單純當成日常保養,偶爾當飲料喝是無妨的。
瓶裝補品畢竟只是「食品」,不是「藥品」,想要調理身體,還是要找中醫師,因為藥膳只是輔助,不能取代治療。
另外,雞精含有較多鉀離子,腎臟病患不宜飲用;蜆精偏寒,有些人喝了可能會拉肚子;健康人可以偶爾飲用四物湯,但若是本身已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的婦女,就不建議飲用,或是飲用前要先詢問中醫師。
〈1〉|〈2〉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康健雜誌
( 以上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