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容易產生手腳麻痺的症狀,手腳麻痺一發生,就會擔心是否為腦中風的前奏,而非常的焦慮。
其實手腳麻痺是常常會發生而且容易有的困擾,譬如在平常工作時,久坐而下肢缺少運動;或是某些固定姿勢維持太久、搬抬重物、固定不動;或者是必須長期搭車、坐飛機、在狹窄空間中,沒有伸屈,皆容易發生下肢末梢麻痺,或是手臂痠痛麻痺、兼有腰背痠痛、頸項拘急的不舒服感覺。
但是,若手腳麻痺的症狀,成為持續而長時間性沒有緩解,反覆不斷而且一直的發生,那麼就要前往醫院就醫,好好的讓醫生做檢查,看是否有何疾病而導致。
手腳麻痺的症狀,在不舒服的神經系統感覺症狀表現上面,各個人的感受不相同,有的是會有如觸電一般的麻樣感;有的是在皮膚下方會有蟲行之感;有的是會有觸痛的感覺;有的則是皮膚觸覺有異樣的麻痺感;亦有的人是在四肢末梢有腫脹虛浮的遲鈍感,種種不舒服的感覺,因人而異,症狀表現亦有所不同。
造成手腳麻痺的病因,則是與周圍神經系統病變或血液循環障礙最有關係。痺是某一部位支配的神經受到壓迫或是損害造成,或到了麻之感覺,則顯示神經有比較嚴重的損害程度。
而血液循環是供應身體各個部分養分供給所需(包含神經系統),若是血液循環變差,甚至於有局部血管栓塞,所供應之血流量不足,甚至肌肉缺氧壞死,皆會產生麻痺的症狀。
局部症狀如手麻痺,則與頸椎受到壓迫,如頸椎骨刺、腫瘤、椎間盤突出症、頸神經根炎,或手臂因工作、運動、外傷而造成的背部頸肩症候群,肩關節韌帶炎,肘部韌帶炎,手腕部韌帶炎,或如腕隧道症候群之壓迫性神經炎等有關;腳麻痺則與腰椎神經受到壓迫,如腰椎的椎間盤軟骨滑脫、腫瘤、腰椎椎間盤突出症、椎間盤疝脫、外傷、腰椎骨刺等有關。另外全身性疾病如自體免疫疾病的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末梢血管炎,或是高血脂症造成血液黏膩、糖尿病造成之神經病變、均易手腳麻痺;而有部分患者有身心症、極度緊張、恐慌不安,有時也會有手腳麻痺症狀。
中醫認為手腳麻痺屬中醫痺症、麻木的範圍,痺症則是筋骨肌肉發生攣痛、重著、痠麻的症候,其發病的原因與風、寒、溼三種外邪氣乘人體虛弱侵襲而致,且痺症若遷延時日太久,復再受此三種外邪襲而加重,易入侵體內而危害身體。麻木則為肢體或局部失卻感覺,重著而不知的疾患,麻較為輕,有肌膚不仁,但覺氣微流行感;木較為重,呈現痛癢不知,真氣不能送及之感,麻木與氣虛不運、氣滯閉著,營血虧虛,死血瘀血,濕痰膩濁有關。所以中醫改善手腳麻痺則須補血行氣,化濕祛痰,祛風溫寒,化瘀去滯為治則。可以選用源自於宋代王璆所著《是齋百一選方》書中蠲病湯加減而成之《消麻去痹湯》藥膳湯改善。
1.藥方組成:生黃耆3錢、片子薑黃3錢、京赤芍3錢、全當歸3錢、粉葛根5錢、桂枝尖5錢、肥玉竹3錢、青防風1錢、生甘草2錢、生薑片3錢、大紅棗5枚。
2.食材:小排骨半斤;素食者用百頁豆腐、素排骨代之,米酒半碗。
3.煮法:以1500毫升水,注入內鍋同過濾紙袋封好藥包與食材,入電鍋燉煮兩次,即可食用。
4.養生提示:本藥膳湯適合營血、益氣、舒血脈、榮筋骨、祛風寒濕、改善手腳麻痺症狀。
5.說明:宋代王璆之《是齋百一選方》與陳無擇之《三因方》與許叔微之《本事方》乃宋代三本最為著名方書,《是齋百一選方》乃百方選其一,可見其方之專且效廣,為後代中醫用方很好參考典籍。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工商時報 施建邦 醫師 專文,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