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於1973年由澳洲科學家Ruth Bishop所發現。這個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車輪狀,故命名為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造成嬰兒和小孩嚴重腹瀉的最主要病原。幾乎每個小朋友在5歲之前都會被輪狀病毒感染。感染的高峰年齡是6個月到2歲。在台灣因急性腸胃炎嚴重上吐下瀉而需要住院的幼兒,大約每三個就有一個是由輪狀病毒所引起。輪狀病毒感染在溫帶國家有明顯的季節性,最常在寒冷的季節流行。在台灣,輪狀病毒的感染季節較不明顯,一年四季都有,不過還是以秋冬較多。
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
輪狀病毒是由飲食或接觸,經口傳染。病患體內的病毒由大便排出,在無意間污染雙手、食物、飲水或環境而傳染。病患的口水或嘔吐物中也有病毒。此病毒傳染力極強,可以在短期間內造成流行。
輪狀病毒的症狀
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2至3天,在發病初期會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1至2天後
會出現水瀉。病患也有可能有一點咳嗽、流鼻水等一般感冒的。大便通常不帶血絲、黏液,病程持續約3至7天。嚴重時若沒有及時治療,可能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休克甚至於死亡。所以家中幼兒若在上吐下瀉後出現嘴唇乾燥、哭不出眼淚、皮膚失去彈性、小便量明顯減少、眼眶凹陷、囟門凹陷、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治療。
輪狀病毒的治療
目前並沒有有效對抗輪狀病毒的藥物,所以治療上以症狀治療為主,也就是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如果幼兒持續嘔吐,無法進食,而且持續嚴重腹瀉,最好注射點滴,以有效補充水分。如果症狀尚屬輕微,應設法讓小朋友經口攝取因為嘔吐及腹瀉而流失的水分跟電解質。可以讓小病童喝一些電解質水,市售的運動飲料經稀釋後,具有類似的功效。飲食的部分,通常只要經過短暫停止餵食,便可恢復餵食病童少許白開水,再慢慢餵食清淡飲食(例如稀飯),避免油膩或太甜的食物。
輪狀病毒的預防方法
理論上只要阻斷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就可以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病患的家長要妥善的處理輪狀病毒感染病童的大便,避免汙染環境。嬰幼兒要注意不要「病從口入」。但是因為嬰幼兒不懂事,隨時可能用手摸到受病毒汙染的環境,或把受汙染的東西拿去吃,實際上很難靠注意環境清潔與多洗手等方法有效的預防輪狀病毒。吃母奶可以提供寶寶額外的免疫力,所以吃母奶的寶寶比較不會遭輪狀病毒感染,如果感染症狀也會比較輕微。除此之外,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還有使用輪狀病毒疫苗。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口服活性減毒輪狀病毒疫苗 (rotavirus vaccine)。一種是用牛的與的人的輪狀病毒進行基因重組後做成的疫苗 (RotaTeq, MSD) ,含有G1、G2、G3、G4、P [8] 等血清型,在嬰兒年齡 6∼15 週開始以2個月的間隔口服三劑。另一種將人輪狀病毒直接減毒做成疫苗(Rotarix,GSK),含有 G1P [8]血清型在嬰兒年齡6∼15 週開始以 2 個月的間隔口服兩劑。這些疫苗的保護效力均相當良好。這兩種疫苗建議用在八個月大以下的小孩,年齡超過的小孩就不建議使用了。年齡較大的兒童只有靠多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來預防輪狀病毒感染。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臺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健康教育網/呂俊毅 醫師 專文 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TUH_e_Net/NTUH_e_Net_no60/輪狀病毒.pdf,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