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運動的廣告教父孫大偉,日前因腦中風逝世的消息震驚各界,也因此引發民眾對於運動保健與心血管疾病的注意,究竟運動保健有沒有用?心血管疾病如何預防?
年輕不是本錢! 血管阻塞一樣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麻痺、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出血性心臟衰竭、高血壓、中風、先天性心臟缺損及風濕性心臟病等,而其中又以心臟麻痺、中風與高血壓三種病變最為普遍。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主任葉伯壽就指出,腦中風與心臟病一向是國人10大死因的前三名,而其中有四成的病人是同時患有心臟病、腦中風或周邊血管阻塞的情況。
基本上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非常多,包括飲食、肥胖、缺乏運動、血管硬化阻塞等,由於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許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加上經常外食,蔬果攝取量不足,使膽固醇及血脂肪過高,造成血管硬化、失去彈性,使得近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齡層不斷往下降。
運動消脂 適當最重要
一般大家都知道運動對心血管疾病十分有幫助,因為運動可以提高身體代謝、加速熱量消耗,消除血中脂肪、減少動脈膽固醇、脂肪堆積。但是台大內科教授黃瑞仁表示,做錯運動反而會增加心臟負荷。
黃瑞仁指出,因為運動不當而死亡的例子不勝枚舉,曾裝過支架的患者要注意三不原則:不要一大早運動、不要做劇烈的競賽型運動、不要單獨運動,由於清晨心肌梗塞發生率最高,所以在傍晚和親友一起運動最安全,而運動應以每分鐘心跳不超過130為限。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則說,運動有益心臟健康,但是千萬不要在平日都沒動的情況下,於周末時突然進行激烈運動,會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葉伯壽主任也表示,運動要量力而為,不可勉強,每週至少進行三次,每次半小時的活動,如:散步、慢速騎脚踏車、球類或水中慢行等,並持之以恆的做下去。
三少一多 預防勝於治療
生活習慣不良、長時間只有靜態動作,如坐著打電腦、看電視,或是擁有相關家族史、三高族群、肥胖等,都是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族群,若想脫離疾病候選人行列該怎麼做呢!?
對此,澄清醫院施麗香護理長表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與正確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除了每星期至少規律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頻次外,成大醫院蘇珮琪營養師也說明,想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在飲食方面要把握少油、少鹽、少糖,並且多吃高纖維蔬果的四個原則。
預防心血管疾病要從年輕做起,平日養成不抽菸、少喝酒、均衡的飲食、運動,擁有足夠的睡眠和定期健檢,把生活型態調整好了,身體自然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