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搜尋
熱門: 熱量減肥老年人健康女性健康兒童健康上班族健康男性健康有機食品食品安全免疫力
 
大師首選 食品營養標籤

【優雅玩廚】愛吃水果又怕壞,一招讓妳享用久久

【優雅玩廚】愛吃水果又怕壞,一招讓妳享用久久

近期食安問題層出不窮,以前陣子的地溝油來說,許多專家都紛紛建議按照「蔬果579」原則,於一日內攝取多樣的蔬菜、水果.......<詳全文>

我的Costco必買No.1

我的Costco必買No.1

提到Costco,大家都有說不完的必買名單:雞肉捲、貝果、烤雞、巧克力和各種能想到的便宜、好用、需要或不需要的家庭用品.......<詳全文>

臺中榮民總醫院積極推動再生醫療 軟骨修復,一次搞定!助病患再創「膝」望

台灣運動風氣漸盛,雖培養運動習慣能夠有助身體健康,但小心,運動傷害如影隨形!運動是不分年齡的活動,卻都有可能發生.......<詳全文>

35歲存骨本 鈣質、葡萄糖胺 應同時補充

劉珍芳 教授

骨質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流失,但大多數民眾欠缺認知,根據保健食品廠商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6成民眾沒有補充鈣質、葡萄糖胺等營養素,而且不清楚鈣質與葡萄糖胺有何不同,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表示,鈣質是增加骨質硬度,避免骨折、骨質疏鬆;葡萄糖胺則是保護關節軟骨,避免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從35歲起同時補充,此外,飲食要均衡,適度運動、曬太陽,才能照顧骨骼關節的健康。

劉珍芳教授表示,人體鈣質9成存在於骨骼,而葡萄糖胺則是存在於關節的軟骨組織、韌帶等。以鈣質來說攝取乳製品較佳,因鈣質含量高,且含有磷能促進鈣質吸收;至於葡萄糖胺,天然食物的含量有限,大多從保健品攝取,而葡萄糖胺的成份分成硫酸葡萄糖胺、鹽酸葡萄糖胺、乙醯葡萄糖胺,其中硫酸葡萄糖胺效果較佳,但需要醫師處方簽;其餘兩種成分效果不如硫酸葡萄糖胺強,但可用來日常保健。

先了解:普遍認知不足
保健食品廠商針對1千位35歲以上民眾調查,發現僅1%知道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的不同,並有5成誤以為爬樓梯關節疼痛是因為骨質疏鬆,顯示民眾普遍認知不足。

鈣質提早流失
現代人飲食不均衡,且缺少運動,使鈣質流失嚴重,因此提早到35歲至40歲就出現骨質疏鬆問題,應從35歲起補充鈣質,如多喝牛奶、多吃小魚乾等富含鈣質食物。

過重風險較高
葡萄糖胺在50歲後才會流失較多,體重過重者、運動選手關節耗損較大,也會流失較多,提早補充葡萄糖胺較能預防關節痛,於35歲起補充,從動物軟骨、雞爪、甲殼類食物或保健品攝取。

這樣做:每日曬半小時
紫外線中的UVB雖會讓皮膚曬黑,但也能讓皮膚自行合成維生素D,劉珍芳教授建議每天至少曬太陽半小時,體內的維生素D足夠才能幫助鈣質吸收。

避免吸菸喝酒
咖啡會影響鈣質吸收,吸菸會降低血中雌激素,讓女生更易骨質疏鬆;喝酒降低成骨細胞活性,加速鈣質流失。

同時補充較佳
應同時補充鈣質與葡萄糖胺,乳製品、小魚乾、堅果等富含鈣質;動物軟骨、豬耳朵、雞爪、甲殼類等則含葡萄糖胺,可分別選鈣質、葡萄糖胺保健品,或選同時含鈣質、葡萄糖胺的乳製品。

快走較為緩和
運動可強化骨骼,因慢跑、爬山易加重骨骼關節負擔,劉珍芳教授建議進行運動強度較和緩的快走,隨時隨地都能做。

提醒你 過敏者要小心
若有腎結石、尿道結石等問題,建議諮詢醫師後再補充鈣質,以免病況加重。由於大多數葡萄糖胺保健品都來自甲殼類海鮮,因此過敏患者要特別小心。

專家說:建議飲食均衡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 劉珍芳:除了鈣質、葡萄糖胺外,還有許多營養素和骨骼關節相關,例如維生素C、膠原蛋白等,因此保持飲食均衡才是最佳存骨本的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蘋果日報/張雅淳、張佩玉、攝影  吳朝奎 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3506398/IssueID/20110706,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劉珍芳

    現職
  1.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
    學歷
  1. 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生化營養組博士
  2.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 (ISU) 營養科學碩士
  3. 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食品科學組學士
    經歷
  1.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桃園) 運動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2.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
  3. 人人體重管理基金會董事
    證照
  1. 中華民國營養師
    專長
  1. 蔬果研究、運動營養學、臨床營養學
    著作
  1. 食物學原理
  2. 運動營養學
  3. 食品營養與健康
  4. 營養生化學等書之章節作者/編譯者
營養師文章
延伸閱讀

 
Copyright 2005- Funhit Marketing Co.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