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是整個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小腸及大腸)的末端,可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及肛門等部分,全長約1.5公尺,環繞於小腸的外圍。大部分的營養素由小腸吸收,大腸主要功能是以吸收剩餘水分為主。造成大腸直腸癌的可能因素包含遺傳因子、偏好攝取高脂肪、低纖維質食物的飲食習慣及具有大腸息肉或潰瘍性病史者等。
與大腸直腸癌相關的飲食因素包含:
1. 脂質與膽固醇---常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之動物性食品者,死於大腸癌的比率高於素食者。研究發現,肉食者糞便中的膽酸及中性固醇較素食者為高,致其造成突變的因素越強。
2. 纖維質---增加蔬果攝食量,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此與食物中的纖維素會增加糞便團塊體積,稀釋致癌物及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與腸壁接觸時間有關。
3. 飲酒---研究發現,啤酒飲用量越多者,罹患直腸癌的機率越高。
4. 鈣質---與腸道中之膽酸、脂肪酸結合,使之形成不可吸收的鈣鹽,會降低膽酸及脂肪酸的促進有機分裂作用,進而減少致癌的機會。此外,鈣鹽,在易罹患大腸直腸癌個案的大腸內,亦有抑制增殖的作用。
5. 硒、維生素A.C.E等---為抗氧化劑,可協助去除氧自由基,進而減少致癌的機會。
大腸直腸癌術後的營養照護:
術後,為減少排便次數以預防糞便污染傷口,建議個案以攝食低渣飲食(低纖維質、非油煎、油炸的軟質食物)為主。當傷口癒合完全後,則建議均衡高纖維飲食,以預防便秘的發生。
一般而言,若切除部位在直腸或乙狀結腸者,排便型態較容易形成條狀糞便,飲食限制較少;若切除部位在結腸,則易因水分吸收能力下降,糞便大多不成形或偏稀。因此,需減少高纖維質、具潤腸作用及不易消化食物的攝取量。反之,若有便秘現象產生,則可酌量進食蜂蜜、香蕉及水梨等暢便滑腸的食物。
腸造口的營養照護:
「腸造口」是指在腸道表面做一個開口,以利排便。個案需在飲食上的注意事項包含:
1. 避免會產生不良氣味的食物---造口處不良氣味的產生可能來自於脂肪痢或腸道內的細菌將某些食物發酵而成,易影響社交及用餐情緒。一般易產生不良氣味的食物包含洋蔥、玉米、蒜頭、魚類及部分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等。個案可經由觀察糞便,選擇適當的食物,避免或減少不良氣味的產生。
2. 避免易產氣的食物---當造口處產氣量多時,易導致造口袋易位。因此,個案進餐時,宜細嚼慢嚥、避免一邊用餐一邊聊天。此外,易產氣的食物,如未加工豆類、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玉米、韭菜及青椒等,建議減少攝食。
3. 適量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若個案有慢性腹瀉的現象,易導致電解值及維生素的流失,可做適度的補充。
4. 攝取足量的水分。
研究指出,癌症病患體重急速下降,易使得病患對治療過程的耐受力降低及導致術後併發症增加。大腸直腸癌患者於化療或電療期間,可能因腸道黏膜破損導致腹瀉或出現厭食、噁心、嘔吐等現象,進而影響進食量。此時,宜採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在烹調上儘量滿足病患的口味並避免太冷、太熱及刺激性強的食物。必要時可與您的醫師及營養師討論,依據病人對食物的接受度做飲食指導。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花蓮慈濟醫院-癌症醫學中心 專文,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