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年輕的媽媽帶國中一年級的女兒,憂心忡忡地就醫,她懷疑女兒罹患了尿失禁。因為女兒告訴她,常常覺得褲子濕濕的,經過問診後發現,小女生並沒有頻尿或小便疼痛的狀況,身體檢查也沒有發現骨盆有何異常,應該是生理性的分泌物,並不是婦女尿失禁。
另外,也有中年婦女自訴,常常陰部感染。內診時發現,除了的確有陰部感染的現象外,還隱約聞到尿味。經過進一步了解,才發現這位中年婦女因為每天漏尿,因此每天都使用護墊,導致陰部反覆感染。
門診中,常遇到婦女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尿失禁。最簡單的分辨方法是確定「有沒有尿味?」、覺得「漏尿時,是不是伴隨著笑、咳嗽、打噴嚏、走路、跑步、爬樓梯、彎腰撿東西或尿急迫感」等狀況。
若是確定為尿失禁來求診,醫師會先區分漏尿屬於急性或長期性(持續3個月以上)?是發生於腹壓上升(如:咳嗽、打噴嚏、跑步)或合併尿急迫感的時候,有沒有伴隨其他的下泌尿道症狀(如:頻尿、解尿疼痛、解尿困難)。
大致上來說,急性出現的漏尿常跟服用的藥物或下泌尿道感染有關;常見的長期性漏尿原因包括:膀胱逼尿肌不穩定的「膀胱過動症」與骨盆器官支撐能力不足引起的「壓力性尿失禁」,後者常常跟生產或停經有關。
若是慢性尿失禁,醫師便會進一步詢問發生漏尿的頻率、多寡與發生漏尿的情況,來判斷尿失禁的嚴重程度,還會藉由問卷來評估漏尿對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並視情況安排相關檢查。
若是感染引起的暫時性尿失禁只要服用適合的抗生素就可以痊癒;膀胱過動症只能依賴藥物與膀胱自我訓練改善;壓力性尿失禁的處理就必須考慮到患者漏尿的嚴重程度、主觀的困擾程度與漏尿對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
大致上,輕微的漏尿可藉由持續的凱格爾運動獲得症狀的控制,嚴重的漏尿或生活品質受到顯著影響則可考慮手術,例如尿道中段懸吊手術。
建議有漏尿症狀的婦女朋友,最好還是尋求正確的診斷,並且根據自身的症狀與生活品質的需求,與醫師好好溝通,以便達到最滿意的治療效果。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自由時報/黃文貞 醫師 專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15/today-health2.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