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提醒,兒童族群不是縮小版的大人,身體許多構造皆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在藥物治療的考量須更謹慎小心。通常兒童藥物劑量須根據體重和年齡當作開方評估基礎,並按照不同疾病選擇最適當的藥品。藥師提供兒童用藥安全三藥訣:藥量不多也不少、好吞服免吃苦、藥袋核對最重要。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李美珊說,排行榜第一名的兒童常見問題是發燒,不同部位的體溫量測會有差別,由於發燒為症狀非疾病,因此需確認原因後,以中心體溫超過38.5度開始建議用藥。目前常見處方的退燒藥品成分包含acetaminophen、ibuprofen,臨床因雷氏症候群已不再處方aspirin給予兒童退燒。除藥物治療外,也可搭配非藥物治療方式,例如:洗溫水澡、補充適當水分,切勿以為發燒會燒壞腦袋而亂用偏方延誤治療。
李美珊指出,過去由於缺乏兒童親善的藥物設計,導致用藥問題叢生,對家長而言,餵小朋友吃藥跟打仗沒兩樣,目前致力推廣使用兒童專用製劑。所謂“兒童專用製劑”指的就是糖漿劑、咀嚼錠、水劑與粉劑等的藥物設計。有別於磨粉可能造成藥品不安定等諸多疑慮,這些特殊設計的專用藥品,除了容易掌握藥量,餵食方便,也一改磨粉的不安全與苦味,增加小朋友接受度,並能提高兒童用藥安全。
根據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統計,雖然大部分的兒童專用製劑能解決8成兒童常見就診問題,但須注意仍有少數藥品不適合處方在兒童族群,如Fluoroquinolone類的抗生素、Tetracycline類抗生素。另外,G6PD俗成蠶豆症的兒童也需特別注意避免使用藥品,如:磺胺類、quinolone類抗生素等,還有龍膽紫或甲基藍等化學品。
李美珊強調,每個小朋友都是家長心頭寶貝,相信只要具備正確就醫與用藥知識,小小主人翁一定都能健康平安長大。
《兒童安全用藥三藥訣》
一、藥量不多也不少
要領一:給小朋友的藥量,是依據體重、年齡、身高等來計算。
我可以:主動告知醫師小朋友的年齡、體重、身高等資訊。
要領二:精確好用的量具、餵藥器。
我可以:
〈一〉不管使用滴管、量杯、湯匙或口服灌注筒等,都要確認量具、餵藥器、藥水瓶上的藥量刻度,並正確量取,小朋友才能吃進適當的藥量。
〈二〉優良的兒童藥品量具,常是用小朋友的體重、年齡來設計。
二、好吞服、免吃苦
為了避免孩子哭鬧嗆吐,您應選擇適合小朋友吃的藥劑。
要領一:優先選用液劑、糖漿、懸浮劑等喝的藥品。
要領二:另有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固體藥品。像是可溶於口的口含錠、顆粒狀的粉劑、容易咬碎的咀嚼錠等。其共同特色是不苦,容易吞服。
我可以:主動向醫師、藥師說明孩子吃藥的需求,希望優先提供此類藥品。
三、藥袋核對最重要
要領:拿單領藥多重核對。
我可以:
〈一〉拿處方箋及領藥時,核對藥單、藥袋上的姓名、年齡、體重、性別、藥物種類及數量、用法用量等,是否正確無誤。
〈二〉不用標示不清的磨粉藥、分裝藥水。
(參考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http://www.thr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