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蟲病(Tsutsugamushi disease,tsutsu是惡疾之意,而mushi是指恙蟲),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scrub typhus),或稱紅蟲病。其致病主要為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的恙蟲幼蟲(chigger)叮咬而感染。台灣各縣市都曾有病例報告,但主要多在金門、花東、南投、澎湖等地。台灣區傳播媒介主要為地理恙蟲。恙蟲的動物宿主為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鳥、雞)等,其中又以囓齒類為主。
恙蟲病的潛伏期為六到廿一天。其主要臨床症狀為焦痂、淋巴腺腫大、發燒、出疹。如未適當治療,嚴重時會有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等現象,死亡率可有一至六十%之差異。要確定診斷恙蟲病,除了上述臨床症狀外,最主要要靠發病期及恢復期的血清抗體來判定。
恙蟲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治療上以四環素類最具療效,能於三十六至四十八小時內抑制疾病的進行。防治上最有效方法為:消滅其宿主、降低恙蟲密度及儘可能避免長期進入恙蟲活動地區,或於活動後立即洗澡更衣減少被叮咬機會。
台灣常見的立克次體感染,除了恙蟲病外,還有流行性斑疹傷寒與Q熱。流行性斑疹傷寒經由體蝨因吸食斑疹傷寒病患急性期之血而受感染,受感染的蝨子會排出立克次體於糞便中,人是經由揉擠蝨糞或壓擠蝨子入叮咬處或表皮傷口而感染,經一至二週的潛伏期,會有突發的頭痛、畏寒、虛脫、發燒、全身疼痛、斑疹等現象。Q熱為高度傳染性的疾病,經吸入含病菌的煙塵微粒而感染,經三至三十天的潛伏期,而有肺炎、肝炎、心肌炎、腦炎等症狀。
近來由於週休二日之實施,民眾進入山區活動更趨頻繁,因此染患立克次體的可能性也增加,如有必要前往山區或離島時應作好防備。此外,以上疾病均屬法定傳染病,有疑似病例,醫師應及時通報,以免受罰。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二卷第十一期 蔡季君 醫師專文 http://www.kmu.edu.tw/~kmcj/data/9204/9.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