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主要造成食品添加風險的原因為: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工原料。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塑化劑毒飲事件,就是因為業者在合法的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加入工業用、非法的塑化劑,而起雲劑的用途廣泛,讓受事件影響的食品從運動飲料一直擴及到各類保健食品,甚至連GMP認證的產品都有不合格名單出現,也讓大眾開始注意「食品添加物」這類,看似不存在的東西。
食品GMP認證產品不合格名單(截至100.05.31)
|
廠商
|
產品
|
檢驗結果
|
美健生物科技
|
高基多蜂膠膠囊
|
DEHP 1.87ppm
|
凱瑞生物科技
|
活力護康有機蔓越莓乳酸菌
|
DEHP 3.90 ppm
DINP 1.1 ppm
|
統一企業
|
寶健運動飲料
|
DINP 5.19 ppm
|
寶健
|
DINP 7.86 ppm
|
喬志亞生技
|
喬志亞牛乳錠
|
DEHP 1.76 ppm
|
王子製藥
|
白蘭氏成長鈣片附加維他命C、D及錳兒童適用
|
DEHP 286.73 ppm
|
順傑生物科技
|
比菲DODO錠
|
DEHP 2107.95 ppm
DINP 6.30 ppm
|
長庚生物科技
|
牛樟菇膠囊
|
DEHP 3.20 ppm
DINP 1.61 ppm
|
優生生物科技
|
清唐速膠囊
|
DEHP 8.25 ppm
|
事實上仔細觀察身邊所吃食品的原料成分,會發現幾乎每樣食品都加入了所謂的「食品添加物」。但是我們很少會去注意到,因為它用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讓食品更香、更漂亮、更不容易腐壞,而我們只能從食品標示成分去瞭解產品到底包含了些什麼。
雖然大家都知道化學合成的添加物吃多了會增加身體負擔甚至產生危害,但是食品添加物廣泛使用的今天,要完全禁止使用是不可能的,之前經濟日報也指出,大陸上班族一天吃進了21種添加物!因此為了不讓食品的添加物妨害身體健康,各國政府都有訂立類似下表的添加物分類,並且有嚴格的使用範圍及用量限制。
類別
|
名稱
|
常見添加物
|
第一類
|
防腐劑
|
己二烯酸類、苯甲酸、醋酸鈉等共23項
|
第二類
|
殺菌劑
|
共4項,以氯化物為主,過氧化氫(雙氧水)不可用於麵粉及其製品
|
第三類
|
抗氧化劑
|
共26項,亞硫酸鈉、亞硫酸鉀等限於食品製造或加工必須時使用;L-抗壞血酸限用為抗氧化劑
|
第四類
|
漂白劑
|
共9項,亞硫酸物等可用於金針、脫水蔬果;過氧化苯甲醯可用於乳清加工過程
|
第五類
|
保色劑
|
亞硝酸鉀、亞硝酸鈉、硝酸鉀、硝酸鈉共4項,皆不可用於生鮮魚肉類
|
第六類
|
膨脹劑
|
限於食品製造或加工必須時使用。如明礬、碳酸鈉等,共14項
|
第七類
|
品質改良用、釀造用及食品製造用劑
|
共86項,種類、可使用範圍廣,如食用石膏製作豆花、棕櫚蠟可用於糖果口香糖等
|
第八類
|
營養添加劑
|
共317項,如維生素A等
|
第九類
|
著色劑
|
包含食用紅色、黃色、綠色、藍色及胡蘿蔔素等37項,生鮮蔬果、味噌、海苔及茶不可使用
|
第十類
|
香料
|
共90項及在飲料中含有必須另外標示成份名稱及含量者共14項
|
第十一類
|
調味劑
|
檸檬酸、乳酸、糖精等共59項,其中D-木糖醇、D-甘露醇、DL蘋果酸、糖醇等不得用於嬰兒食品
|
第十二類
|
粘稠劑(糊料)
|
48項,結蘭膠、玉米糖膠、海藻酸等皆為此類
|
第十三類
|
結著劑
|
磷酸鉀等16項
|
第十四類
|
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
|
於各類食品中視需要適量使用,最後製品完成前必須中和或去除,如草酸、鹽酸等共10項
|
第十五類
|
溶劑
|
共7項,己烷用於食用油萃取、丙酮、乙酸乙酯不得殘留於最終產品
|
第十六類
|
乳化劑
|
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鹽類等共29項
|
第十七類
|
其他
|
石油蠟、單寧酸、三乙酸甘油酯等共20項
|
完整食品添加物列表可至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查詢
|
此外,政府也會定期查驗食品,確認沒有不當添加,而經過此次塑化劑毒飲風暴,也開始推動「食品添加物GMP履歷制度」,大家在選購商品時要注意:
1. 產品標示,以瞭解產品所使用之食品添加物種類及成分。
2. 購買信譽良好商家或品牌的食物。
3. 避免選購顏色異常鮮艷、保存期限較同類食品長或價錢過於便宜的食物,如懷疑食物有問題,就不要購買和進食。
4. 如個人健康有特殊狀況,應徵詢醫護人員對攝取添加物的意見。
目前塑化劑風暴還在延燒,可以先暫時避免飲料、果汁、益生菌等食物,多喝開水、吃新鮮蔬果,或者可以上資策會http://dehp.iii.org.tw (http://deph.iii.org.tw或http://124.9.6.28)網站,輸入關鍵字查詢商品是否通過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