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是一種臨床症狀,導致頭痛的病因很繁雜,因此,病情輕重緩急的差異性也很大。要做出正確的頭痛診斷,主要是依據詳盡的病史描述和臨床症狀,大多數先進的頭部儀器檢查只能提供有限度的診斷幫助(例如腦瘤、腦血管畸形),根本無法取代臨床上的問診和神經理學檢查。
感冒、發燒、失眠、壓力、憂鬱經常伴隨頭痛;耳、鼻、喉及口腔、顏面和眼睛的疾病也常常以頭痛來呈現;某些頭顱內部的病變,例如腦瘤、腦血管畸型、腦膜炎,更有不少病例之初期症狀就只是頭痛「而已」。因此,對於任何型式的頭痛都必須詳細研判,除了及早找出病因,確保能迅速解除頭顱內部及外部器質病灶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對於非器質性頭痛,透過適當的治療,可免除頭痛的持續惡化,轉為慢性,折磨數十年或一輩子。
2003年在羅馬召開的國際頭痛學會年會中,公佈了新版的「國際頭痛疾病分類」手冊,可見「頭痛」病因及分類的複雜程度於一斑;其它常見的神經學疾病,例如腦中風、巴金森病、癲癇就不需要如此詳盡的分類。基本上,國際頭痛疾病可概分為兩大類型,即原發性與次發性頭痛。原發性頭痛指的是源自頭部組織本身的頭痛,主要以「症狀的描述」為依據,進而再分出各個細項,例如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和三叉自律神經頭痛以及其它的原發性頭痛等等。次發性頭痛指的是「非直接源自頭部組織的頭痛」,因此,進一步的細項分類主要就是依據「病因」,這包括(1)頭、頸部外傷性頭痛,(2)顱、頸部之血管疾患型或非血管疾患頭痛,(3)物質或藥物引起或戒斷後導致之頭痛,(4)與感染有關之頭痛,(5)體內恆定功能障礙導致之頭痛,(6)耳、鼻、喉、口腔、眼睛及顏面疾患導致之頭痛,(7)精神疾患之頭痛,(8)顱神經痛和中樞型顏面痛等。
上述各種頭痛類型,在本專刊會分篇討論,並盡量透過實際病例來介紹,以期讓讀者能全盤瞭解惱人的頭痛疾病。針對頭痛病因的多樣化和複雜性,病史資料必須包含頭痛的部位、性質、頻率、發作時間長短,有否伴隨其它神經學症狀,以及任何誘發和緩解頭痛的因素,臨床醫師才能根據這些資訊來判斷該採取何種儀器檢查,並決定治療的方針。此外,長期飽受頭痛折磨的病人,更須自己記錄診斷式的「頭痛日記」,作為長期追蹤治療的參考,尤其當原發性與次發性同時存在或四、五種病因合併發生時,這些頭痛日記就更能突顯出重要性。
每個人在人生某段期間內一定都會經歷頭痛,對於突發性及伴隨神經學障礙的頭痛,大多數的儀器檢查都能很明確地診斷出病灶;但是,間歇性或慢性而不伴隨神經學障礙的頭痛,其診斷正確性以及治療效益,常常不盡理想。如果頭痛患者只迷信於先進之檢查儀器,執意於於醫院消費或醫師消費的心態(Doctor or Hospital shopping),卻吝於提供「頭痛日記」,那麼,頭痛的慢性化和惡質化將無可避免,困擾終生。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七卷第九期 /林瑞泰醫師 專文 http://www.kmu.edu.tw/~kmcj/data/9702/4.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