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包括常壓性水腦症、甲狀腺低下等引起的次發性失智症,並非「無藥醫」,連棘手的阿茲海默症也能透過服藥控制。
迄今仍有許多人認為失智症是不治之症,或視為正常老化現象,根本不去醫治;醫師說,其實包括常壓性水腦症、甲狀腺低下等引起的次發性失智症,治癒機率其實很高,即使棘手的阿茲海默症,服藥也能減緩惡化速度,建議民眾積極接受治療。
「失智症沒藥醫啦!」80幾歲老婦人被鎖在房間裡,因為兒子媳婦怕她隨地便溺、走出門迷路,又聽人家說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現象,只會持續惡化,吃藥治療也沒用,乾脆選擇最消極的方式來看顧,根本不帶媽媽去看醫生。
高雄醫學大學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淵韓說,導致失智症原因有很多,包括占最多數的阿茲海默症,及常壓性水腦、甲狀腺低下、維生素B12缺乏、憂鬱症、中樞梅毒等「次發性失智症」,均會造成病人記憶力、定向感、抽象概念、運算、邏輯思考、日常自理能力出問題。
他說,阿茲海默症原因仍不明,治療較為棘手,但其他次發性失智症只要掌握病因,對症下藥,其實治癒機率不小,民眾若發現家中老人有失智症狀,千萬別誤信「無藥可醫」而放任不管。
例如常壓性水腦症造成病患記憶力衰退、大小便失禁,只要開刀將腦脊髓液抽出就有機會治好;甲狀腺低下使病人動能降低,看起來步態緩慢,治療方式更簡單,補充甲狀腺素後即可恢復。
義大醫院神經科主任許世斌則補充說,國內外文獻均顯示,失智症人口中阿茲海默症約占半數以上,目前病因不明,推測應與基因有關,且尚無法完全根治。
不過他表示,即使阿茲海默症治療很棘手,現在藥物控制效果已經很不錯,包括愛憶欣、憶思能等藥物,均能夠透過增加腦部神經傳導物乙醯膽鹼來改善病情,延緩患者惡化速度,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失智症診斷是個排除式的過程!」楊淵韓指出,臨床醫師會替患者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攝影、抽血檢查、神經心理學測驗等,逐一排除可能造成失智症狀的原因,才能採取有效治療方式,建議民眾若發現失智症狀,要盡快到神經內科診治。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中國時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記者 林宏聰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4/20130505000611.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